(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調查顯示,今年江蘇夏糧喜獲豐收,呈現出面積、單產、總產“三增”態勢,且增幅均高于全國水平。
統計顯示,今年江蘇夏糧播種面積3706.2萬畝,單產377.8公斤,總產量280.1億斤,同比分別增長0.4%、1%和1.4%,增幅均高于全國水平。其中,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江蘇夏糧總產較上年增加3.9億斤,占全國增產總量的13.6%。記者走訪不少種植大戶發現,除了風調雨順的天氣原因外,精細化的科學田管也是夏糧豐收的重要因素。
鹽城市射陽縣種糧大戶顧正華告訴記者,收益比去年增長了30%,之所以今年小麥長得這么好,一方面得益于前期較好的天氣情況,另一方面是當地農業部門精心指導,特別是在抽穗揚花期,植保部門直接到田里指導農戶科學用藥,有效避免了赤霉病和白粉病的發生。
除了因田因苗精準施策,夏糧豐收的背后是去年來江蘇各級不斷壓實糧食生產責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等綜合舉措的結果。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為穩住夏糧種植面積,去年秋播期間,省政府下派了六個工作組下沉指導、科學應對不利天氣,確保小麥應種盡種,全省小麥面積較去年增加29.1萬畝,夯實了夏糧生產的基礎。今年春耕備耕時節,各級農技人員、農業專家也紛紛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培訓和跟蹤服務,全力推動小麥苗情促弱轉壯,全省拔節孕穗期小麥一二類苗占比提高到86.7%,達歷史最好水平。此外,實際種糧農民農資補貼、小麥“一噴三防”等補貼的及時發放,也有效保護和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處長杜永林說,小麥赤霉病是江蘇小麥高產穩產重要的限制因素,今年各級財政累計籌措資金將近2億元,全面推行統防統治,小麥赤霉病的發病程度和發病面積是近10年來最低。通過農田設施建設、生產技術服務、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等綜合舉措,既穩住了夏糧面積,又確保了高產穩產,也讓農民種糧不吃虧、有錢掙、多得利,為完成全年糧食生產目標任務也奠定了扎實基礎,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江蘇貢獻。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郝朦 何斐 射陽臺 編輯/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