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建成不到一年的達孜·丹陽眼鏡城成為了拉薩各族群眾選購眼鏡的新去處。記者走進拉薩市達孜·丹陽眼鏡城,看到柜臺里陳列著千種不同款式的太陽鏡、光學鏡片、框架、隱形眼鏡。2000多平方米的經營面積及國內外先進的配鏡驗光設備也讓這里成為西藏規模最大、功能區域齊全、專業化程度最高的現代眼鏡大賣場,項目總投資2000萬。
鎮江第九批援藏工作組組長、原拉薩市達孜區委常務副書記、常務副區長羅小兵告訴記者,“因為紫外線很強,當地對太陽鏡需求很高,正好我們江蘇鎮江丹陽眼鏡城有這方面的優勢,就特地把丹陽的眼鏡引入到這兒來了。”
(資料圖片)
在滿足拉薩百姓眼鏡消費需求的同時,援藏工作組選派16名員工前往丹陽進行培訓。他們原本都是當地農牧民,現在已經成長為驗光配鏡的專業技術人員。
眼鏡城員工德吉跟記者分享了新工作的感受,“之前公司支持我們去丹陽培訓,考到了驗光證,還有加工證,都是公司免費提供的。收入在5000元左右,也有銷售獎勵和提成,已經是拉薩很高的一個工資了。”
把發展符合拉薩自然條件、有利于群眾就業增收的特色產業放到突出位置,是江蘇援藏助力當地鄉村振興的一大亮點。
2019年江蘇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抵達拉薩,三年間,廣大援藏干部接續以產業援藏為抓手,提升招商引資成效,變“輸血”為“造血”,激發發展的內生動力,持續為拉薩高質量發展蓄能。
在拉薩市曲水縣才納鄉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玫瑰加工廠、葡萄酒加工廠、136棟高效智能溫室整齊排列,整個示范區帶動就業超600人。
高效智能溫室里,34歲的藏族青年阿乃正在曲水西瓜種植大棚中忙碌。過去兩年,阿乃在江蘇援藏工作組的幫助下學習先進種植經驗,已經成為當地優秀的新型職業化農民。
阿乃說:“現在我帶領了五名產業工人,主要教他們辨別西瓜病蟲害的防治,還有西瓜種植大棚中的溫度控制等等。”
說起產業援藏的經驗,江蘇第九批援藏干部張書健說,“江蘇援藏通過內地成功經驗鼓勵和支持合作社、致富帶頭人或個人種植新品種新作物,免費提供種苗、技術,進行管理指導,縣凈土公司合作社按照市場價格收購、加工、銷售,幫助當地百姓致富增收。”
值得注意的是,江蘇援藏不僅“輸血”,更強調“造血”。14家江蘇企業、5.8億元資金進藏投資興業,培育了魚躍制氧、雪鷹航空、藏緣酒業等一批龍頭企業;對口援建拉薩的8個功能園區,帶動2800多名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創新推出"格桑花開大學生就業創業特訓營",讓首批32名當地大學生全部就業。
江蘇省對口支援西藏拉薩市前方指揮部黨委副書記、副總指揮潘文卿表示,“我們牢記‘中央所托’,聚焦‘拉薩所需’,發揮‘江蘇所能’,不僅是確保每一個援藏項目落實落地、發揮效應,而且緊扣拉薩的產業補鏈強鏈,在園區升級、項目招引、企業培育上下功夫,推動一批重大項目落地投產,逐步實現產業集群發展。”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王鵬 郝朦 編輯/高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