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云霧繚繞的海上云臺山間,坐落著江蘇省海拔最高行政村——連云港市連云區大竹園村,1100余戶村民世代居住于這3.5平方公里的大山深處,海拔高度581米。
說起過去的大竹園,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身在綠水青山無處找,抱著金山銀山吃不飽。“特別是路不好,雨天出門就是蹚著草里的爛泥挪著走。”村里的老人們操著濃厚的鄉音訴說著十年變化,“現在可真好哩,車跑的有大路,上茶園有便道,水泥臺階修到了家門口。”
從“卡脖子路”一路奮進至“全國美麗鄉村路”。2012年拓寬改造,2017年升級優化,連云區不斷攻堅海拔較高、山勢陡峭、路床狹窄等建設難點,終于建成蜿蜒36道彎、長18.7公里、寬6至8米的雙車道“四好農村路”。近幾月來,已有超過1000斤的云霧茶經由大桅尖路送出,百萬銷售收入穩穩地裝進了村民的口袋。
這條路的好處不止于“特產出山”,它串聯起大竹園村與“世外桃源”、國家森林公園、民國風情老街3大景區,源源不斷的游客請進深山,富民興村打開新視野。
除了經營自家的茶園,村民俞德水還經營著自家的“茶香民宿”:“我們將茶文化融入民宿裝修和伴手禮設計,很受游客歡迎。”據統計,大桅尖路帶動沿線旅游產業爆發性增長,年接待游客突破300萬人次,同比增長46.2%;年旅游收入3000余萬元,同比增長35.5%。
“2019年戶廁改造、道路亮化,2020年家家通上自來水,2021年修建茶園便道……”村黨支部書記的翟恩春細數著一件件村中大事。一步一個腳印,高山村落走上康莊大道。
“眼界開了,也不能忘本。”翟書記口中的“本”,便是傳承千年的“云霧茶”,據傳曾得乾隆皇帝“題宿城山云霧茶天書”御筆。近年來云霧茶制作技藝也列入連云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予以保護。
“過去靠手搓,一鍋茶出2兩,至少要一個半小時,夏天熱得人受不了。”非遺技藝傳承人張毓富回憶道。2018年,村里牽頭籌措資金,掛牌成立竹云生態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此后又簽約福成等農產品公司,不僅將村民們從艱苦的制茶勞作中解放出來,更實現了嚴選精制、統購統銷。“活計輕松了,質量還提高了,現在‘一芽一葉’高品茶甚至賣到5000元一斤。”張毓富對當下行情很有信心。“合作社+公司+農戶”的模式,帶動該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迅速增長,從2018年的20萬元增長到2021年的180萬元,人均年收入3.2萬元。
“中糧集團也有意向明年來村里收購‘谷雨茶’。”據翟書記介紹,與附近南云臺花果山的明前茶不同,大竹園村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得第一批新茶要在谷雨前后出芽登場,“相差一個節氣,但好茶不怕晚,我們有信心做強自己的品牌!”打造“云端”高端品牌、豐富高山茶文化內涵、發掘茶旅融合新業態,這些都將引領這個最高山村向著更高水平的小康行進!(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