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裝依舊,“體會”大不一樣。
7月13日,南京已連續多日晴熱高溫,南鋼鋼鐵產線也一片“火紅”。偌大車間里,鐵水奔流、鋼花飛濺,紅透的鋼板正在傳動軸上快速行進,整個現場卻鮮見一名操作人員。
南鋼智慧運營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對生產和經營進行實時監控。
【資料圖】
“我們的一線員工,早些年在生產現場操作,后來在車間的集控室,現在已經主要在兩公里以外的‘南鋼智慧中心’了。在那里,大家吹著空調、盯著屏幕,輕點鼠標、調整參數,即可控制整個生產過程,工作環境舒爽、安靜。”中心值班員告訴記者,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南鋼一線員工正在從“藍領”變為“白領”,南鋼也正在從傳統生產制造企業,轉型為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的現代高科技產業集團。
南京制造業標桿企業轉型升級,全市產業結構也不斷調輕、調優、調新、調綠,產業不斷邁向高端化、現代化。
前行腳步更輕盈!
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超60%
7月8日,2022年中國產業區塊鏈大會在南京舉行,會上發布“2022中國產業區塊鏈企業100強”名單。
在這一新興信息技術最前沿領域“百強”中,記者發現了南鋼的名字。南鋼科技質量部檢驗監督室主任徐興田說,今年初,中央網信辦等17部門聯合公布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名單,南鋼“區塊鏈+制造”位列其中。
“區塊鏈具有數據透明、不易篡改、可追溯的特點,南鋼將鋼材檢測的全過程實時‘上鏈’存證,客戶可以隨時查看每一個質檢步驟,客戶對南鋼產品的信任度增加了,產業鏈協同合作能力增強了,整體效益也提升了。”徐興田表示,目前,這一系列技術在“服務”南鋼的同時,也已成為“南鋼服務”、對外輸出,助力上下游和生態鏈企業提升區塊鏈應用水平。
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該市積極探索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路徑模式,持續推動生產性服務業、服務型制造創新發展,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南鋼作為傳統鋼鐵行業龍頭企業,大力發展個性化、智能化定制產品,布局智能工廠及智慧供應鏈,打造全國領先產業電商平臺,挖掘企業文化開展工業文化旅游,非鋼產業占比已上升至45%以上。
南鋼“非鋼產業”快速發展,全市產業結構轉型也在有序推進。南京市統計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二級巡視員仲玉琪說,黨的十八大以來,該市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有序推進,產業不斷邁向高端化、現代化;經濟發展活力持續增強,發展動能有序轉換,高質量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十年來,南京市三次產業結構已由2012年的2.5:44.2:53.3調整到2021年的1.8: 36.1: 62.1,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提升8.8個百分點,從2017年起,南京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超過60%,城市發展的腳步越來越“輕盈”。
產業基礎更高級!
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規上工業高技術產業產值占比不斷提升
暑熱難耐。總部位于南京的天加環境科技,近日傳來“清涼”消息——
7月6日—8日,以“助力碳中和、迎接新機遇”為主題的2022年中國制冷學會(單位)會員大會在武漢舉行,南京天加“云變頻冷凝熱回收直膨機組”因其優越的節能效果和低碳環保的技術,獲頒“節能與生態環境”獎。
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科技創新助力先進制造。1991年創立的天加,31年來深耕空氣環境制程細分領域,產品和技術被廣泛應用于醫院、手術室、微電子廠等對空氣潔凈程度要求較高的專業場所,以及冬奧會、冬殘奧會等運動場館;公司連續12年名列行業前茅,成為業內公認的“單項冠軍”。
南京市工信局副局長郭玉寧說,南京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也是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黨的十八大以來,南京市深入實施制造強市戰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牢牢穩住了全市工業經濟基本盤。
據介紹,十年來,南京市工業經濟平穩運行、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數字經濟加速布局、優質企業不斷壯大。2021年,南京規上工業高技術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716.32億元,占全市比重由2012年的21.3%提升至2021年的26.2%,年均增速較規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速快5.4個百分點。
其中,軟件和信息服務、新型電力(智能電網)裝備被評為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2021年,軟件和信息服務、智能電網、新醫藥與生命健康、集成電路、智能制造裝備、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人工智能等優勢產業鏈總規模增長20.8%。
與此同時,南京市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9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65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試點單位3家、培育單位11家,數量均排在全省前列。在此基礎上,南京市還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全市擁有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產品)17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4家。
“下一步,南京市將堅持把發展實體經濟擺在突出位置,做優存量,鞏固提升支柱產業;抓好變量,壯大優勢產業集群;擴大增量,打造數字經濟名城,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郭玉寧說。
發展集聚新動能!
?信息傳輸、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營收接近規上服務業半壁江山
“當天銷售20.75萬元,實現引流100多人次。”
7月16日,在南京創建成長、發展壯大并成功上市的匯通達網絡,通過自身商城,“復盤”一個典型案例,助國內下沉市場“夫妻老婆店”數字化經營“不掉隊”。
總部位于江北新區的全鏈路外貿平臺“中國制造網”,也發揮平臺型企業作用,于近日推出一系列外貿紓困舉措,包括商機保障、物流保障、金融保障及人才保障四大舉措。
眼下,運營團隊位于南京的“大國重器”未來網絡試驗設施(CENI),也在盤點近年來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單:未來網絡以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專網為基礎,以核心自研產品為支撐,目前已經為包括格力電器、南瑞繼保、衛崗乳業等多家龍頭企業在內的超過1000家企業提供定制化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該運營團隊表示,在“智改數轉”專項行動中,他們已入選省內外多地市服務商資源池。
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祝瑞波說,近十年來,該市始終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去年正式獲批建設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十年間,南京市產業發展能級快速提升,形成1個5000億和4個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與此同時,現代服務業也不斷加快發展,2021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合計占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的47.5%,接近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半壁江山。
紫金山實驗室
據介紹,下一步南京市將高質量建設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推動紫金山實驗室承擔更多戰略任務,支持組建國家重點實驗室集群,鍛造國家戰略科技硬核力量。同時,全力打造“2+2+2+X”創新產業體系,著力提升軟件和信息服務、智能電網兩大優勢產業,做強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兩大先導產業,著力突破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等潛力產業,積極布局未來網絡與通信、基因技術、氫能與儲能等產業新賽道,齊心協力推進南京高質量發展,努力將南京建設成為一座居者安、近者悅、遠者來的典范之城。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王健/文 孫中元 徐琦/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