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松地小學的6名畢業生和農加貴老師(右一)、朱麗丹老師(左一)在校門口留影(攝于7月6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資料圖)
新華網昆明7月19日電(念新洪 趙普凡)還記得農加貴老師,以及他從1986年就一直堅守的落松地小學嗎?當下正值畢業季,落松地小學也走出了6名畢業生,加上這一屆,36年來農加貴一共將12屆116名學生送出了大山。
落松地村位于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蓮城鎮,四面環山,地處偏遠,曾經是人人避而遠之的“麻風村”。1986年落松地小學成立,農加貴是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老師。此后的36年,他一直堅守落松地小學,成為照亮深山孩子求學路的一盞“明燈”。
坐落在大山深處的落松地村和落松地小學(攝于7月5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2020年7月,我們到落松地小學采訪的時候,農加貴已經“一師一校”堅守了34年,當時的他最擔心的,就是招不到接替的老師。2020年9月,好消息傳來,學校來了一名新的老師!這讓農加貴十分欣慰,一方面接班人有了,另一方面還補上了他教不了的英語課。
自從新老師朱麗丹來了之后,落松地小學就有了自己的英語老師,不用其他學校“送教上門”了。今年7月份回訪的時候,朱麗丹告訴我們,孩子們雖然英語基礎差了點,但是都非常努力,兩年來進步很大,基本趕上了縣里其他學校的學生。此外朱麗丹還擔任語文、道德與法治等科目的教學,農加貴則繼續負責數學、科學兩門科目。兩位老師分工合作,進一步提高了落松地小學的教學質量。“今年畢業的這屆學生,總體成績還是很不錯的,對他們融入和適應下一階段的學習,我很有信心!”農加貴說。
小學階段的學習即將結束,朱麗丹在給學生們復習英語考試要點(攝于7月6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采訪中,回顧第一屆畢業生到中學報到的場景,農加貴至今歷歷在目。當天,農加貴幫忙辦好入學、住校手續,準備離開的時候,此前從未走出過村子的學生們,一個個不安地拉著他的衣服哭個不停。“安撫好他們回來的路上,我一直在擔心,這些孩子離開我以后,怎么生活?”
相比之下,農加貴對今年畢業的6個孩子就放心不少,他們不僅經常跟著父母進城,新鮮事物接觸得也不少,就在去年6月,還應一家愛心企業之邀,由農加貴帶著坐了一次飛機。“雖然進了初中要住校,要遠離家人,但我對他們都很放心,相信他們很快就能適應新的環境。”農加貴說。
畢業在即,中午休息的時候,農加貴(右一)、朱麗丹(左二)和學生們在校園內談心(攝于7月6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盡管對孩子們今后的學習、生活都很放心,但想到教了6年的學生就要離開學校、離開自己,農加貴難掩不舍。“舍不得他們離開,但為了他們的前途,為了他們今后的生活過得更好,不得不分別。”農加貴說,一方面希望他們越走越遠、越飛越高,另一方面也希望他們記得落松地小學,常回來看看。
農加貴在給一年級、學前班的學生們上數學課(攝于7月6日)。(新華網 趙普凡 攝)
除了即將畢業離校的6名學生,采訪中我們還見到了另外5名學生,其中一年級的2名、學前班的3名。而在今年9月,學校還將再開一個學前班。
7月的校園,草木葳蕤,生機勃勃,落松地小學的故事,還在繼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