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湖骨笛 河南博物院藏
九千年前,淮河流域沼澤旁,賈湖先民以鶴的翅骨做笛,吹響了華夏音律第一聲。
蓮鶴方壺 故宮博物院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春秋時期,青銅匠人在方壺頂上鑄一蓮一鶴,銅鶴立于綻放的雙層蓮瓣間,引頸欲鳴,時代新聲呼之欲出。
宋 趙佶《瑞鶴圖》 遼寧省博物館藏
北宋政和二年,汴京上空彩云繚繞,群鶴飛鳴,經時不散,宋徽宗趙佶提筆在絹素上作畫,祥瑞之氣裊裊而升。
......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凝神望去,在這條璀璨長河之上,鶴一直蹁躚相伴。白絲翎羽丹砂頂,只一眼就在中國人血脈中扎了根,長鳴九皋、翱翔萬里,從詩畫到器皿,從神話到小說,處處可見它的祥瑞倩影。
“一鳥之下,萬鳥之上”
祥瑞之兆,文化品階之征
“禽中唯鶴標致高逸。”自古以來,丹頂鶴因其俊美的身形、秀逸的姿態、嘹亮的鳴聲,被視作禽中之最,上等寵禽,是文化中品階的象征。
衛懿公好鶴成癖,甚至賜鶴予祿位,封其為“鶴大夫”“鶴將軍”。漢梁孝王劉武建梁園,中有“鶴州鳧渚”,唐朝養鶴之風盛行,唐武帝把苑囿中豢養的鶴稱為“九皋處士”。宋徽宗趙佶也在宮中圈養珍禽,《瑞鶴圖》上20只仙鶴各盡其態,惟妙惟肖,正是因其長期近距離觀察,鶴之形已深入腦海,下筆時才胸有成竹。
太和殿的銅鶴
清乾隆文官一品鶴紋刺繡補子 香港佳士得2011年秋拍
唐代以后,鶴飛上壁畫,飛進屏風,化作銅像,更長久地伴在君王左右。五代十國,畫家黃筌奉命將進貢的仙鶴畫在偏殿壁上,引來真鶴起舞,這座偏殿后被命名為“六鶴殿”。北京故宮太和殿的丹墀上,青銅云鶴高九尺許,靜護家國,寓意江山永葆。在明清文官補服上,一品文官繡有立鶴花紋,鶴僅次于皇家專用的鳳凰標識,成為“一鳥之下,萬鳥之上”的“一品鳥”。
“鶴壽千歲,以極其游”
天外仙禽,壽不可量
鶴不僅是吉祥瑞鳥,也是長壽仙禽。
鹿角立鶴青銅器
《人物御龍帛畫》湖南省博物館藏
秦始皇墓中的青銅仙鶴
戰國時,鶴已被看作是聯結天地、生死的珍禽。鹿角立鶴青銅器在鶴首上生出一對鹿角,仙禽與瑞獸的奇異組合,是曾乙侯對長生升仙的具體想象?!度宋镉埐嫛飞希F族男子手駕龍舟,舟尾立一鶴,迎風前進,似引魂升天。秦始皇墓中青銅仙鶴喙中銜一尾魚,仿佛只待一陣微風,就能撲棱著翅膀抖落歷史的塵埃,印證不老傳說。
《淮南子》云:“鶴壽千歲,以極其游。”鶴視為長壽仙禽,壽不可量。東漢之后,道教盛行,飛翔于天地間的長壽鶴在煙氣繚繞中來去,成了“羽族之宗長,仙人之驥驥”,被視作至高無上的仙鶴。張道陵于鶴鳴山學道創教,駕鶴上天,丁令威得道后化鶴歸來,人與仙之間的鴻溝消失于白鶴振翅間?!俺瘧蛴谥ヌ铮︼嬘诂幊亍保Q是仙客,道士詡“羽士”,道服稱“鶴髦”,得道成仙為“羽化”。世人將對不朽之身的心馳神往全部傾注到鶴之上,天上鶴飄然飛去,地上人飄飄欲仙?!把p十萬貫,騎鶴上揚州 ”也成為一種向往的生活方式。
《抱樸子》中說:“知龜鶴之遐壽,故效其道引以增壽?!睘榱碎L壽延年,古人仿鶴健身。華佗創編五禽戲,其中鶴式效仿鶴的飛翔姿態,太極拳中也有“白鶴亮翅”一招。道家模仿鶴伸頸長鳴的姿態,修煉吐納呼吸之術。
清 沈銓《松鶴圖》上海博物館藏
徐悲鴻《松柏雙鶴圖》故宮博物院藏
在不少畫家的筆下,鶴更與龜、松一同出現,“鶴壽松齡”“龜鶴延年”寓意福壽綿長。清代沈銓所繪的《松鶴圖》上,二只丹頂鶴立于溪畔,蒼松、梅竹互掩,艷麗工整。徐悲鴻《松柏雙鶴圖》上一鶴立在柏枝上,一鶴止步于樹下,古樸雅致。
清康熙青花云鶴八卦紋瓷碗 南京博物院藏
作為長壽鳥,鶴也飛入平常百姓家。民間漆器、瓷器多以鶴紋裝飾。
“鶴有不群者,飛飛在田野”
高潔獨立,文人墨客以鶴自喻
“載于《易》, 播于《詩》,雜出于騷人墨客之詠,其為人之所貴重,非凡禽匹也?!弊韵惹仄?,鶴是文人筆下樂此不疲的描寫對象。一身白翎,鶴自帶瀟灑飄逸之風。
古人觀物取象,鶴的生活習性讓人不尤生發想象。鶴“行必依洲諸,止不集林木”,喜居陰處。《周易·中孚》稱:“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薄缎⊙拧Q鳴》中以鶴鳴起興,“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后世以“鶴鳴之士”稱呼未出仕而德才兼備卻極有名聲的人。朝廷求賢若渴,也將這一意象演化,將聘用賢能之士的詔書稱為“鶴板”,鶴板上的字體為“鶴書”,官俸為“鶴俸”。
《抱樸子》曰:“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文人多以鶴自比,藉鶴抒情,出仕時以鶴自示清節,不得志時,愿做“閑云野鶴”,不染塵泥。
白居易愛鶴尤甚,杭州刺史任滿后,攜二鶴在洛陽定居,劉禹錫稱其為“華亭之尤物”?!苞Q有不群者,飛飛在田野。饑不啄腐鼠,渴不飲盜泉?!碧幗h,是清高的鶴,不與雞、鳥、鶯、鵝等同流。“病瘦形如鶴,愁焦鬢似蓬。”身體欠佳時,是消瘦的病鶴?!敖K日無群伴,溪邊吊影孤”,懷才不遇時,是落寞的孤鶴。
清 華喦《林和靖梅鶴圖》安徽博物院藏
北宋初逸士林逋在杭州西湖孤山結茅為廬,植梅蓄鶴,過著“鶴閑臨水久,蜂懶得花疏”的隱居生活,留下“梅妻鶴子”的佳話,“孤山鶴”則為吟詠隱逸之典。
“生并棲兮中林,死同穴兮芳岑”
忠貞不渝,知恩圖報最重義
鶴,更是愛情忠貞的象征。
古人浪漫地認為“鶴以聲交而孕”?,F實生活中,鶴鳴是求偶的方式之一,兩廂情愿時,雌雄雙鶴會對鳴,雄鶴高昂悠長,雌鶴低促尖細,合鳴婉轉。交頸、頡頏、撫翼、對舞,雙鶴自由自在地“戀愛”。等到孵卵,雙鶴也遵循“男女平等”,共同哺育新生,輪流孵育。
一生一鶴,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并不少見。新楊太守鄭哀將雌鶴送給湘東王,而留在身邊的雄鶴竟飛赴愛侶身邊。更有癡者,生死相許。揚州大明寺內曾養有雙鶴,一只因足疾而死后,另一鶴“巡繞哀鳴,絕粒以殉”。住持葬雙鶴于“鶴冢”,“生并棲兮中林,死同穴兮芳岑”。鶴也重“母子情”與“手足情 ”。
鶴的重情重義還往往以知恩圖報的形式被記載下來。《搜神記》中有一則故事,噲參救了受傷的鶴,治愈后將其放飛,不久之后,雙鶴銜明珠報恩。唐相李石也曾經路遇病鶴,相助后,鶴許諾其為“明時宰相”,后果成真。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記者 徐春暉
編輯: 徐春暉
來源:新江蘇·中國江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