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德育活動、體育鍛煉、藝術欣賞、勞動實踐……許多家長和孩子們都發現,今年的這個暑假有點不一樣。其實不只是在暑假,“雙減”政策實施一年來,越來越多的孩子們不再沉浸在“題海”或者奔波于各類補習機構之間,而是在更加多元的學習和實踐中期待收獲。
【暑期更精彩 興趣與素養并存】
這個暑假,淮安等地圖書館打造了20多門公益課,在古文賞析課上,通過唱古詩、畫古詩的方式,讓古詩文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進一步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宿遷等地學校還帶著孩子們來到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讓大家近距離感受荷葉的加工過程,“零距離”體驗生產勞動。
泗洪縣臨淮學校學生劉恩希說,現在假期作業比以前少了很多,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參加暑期實踐。在勞動中,自己體會到了爸爸媽媽勞動的辛苦,也收獲了勞動的技能。
【“雙減”一年 江蘇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減少97.36%】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為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江蘇加強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根據省教育廳發布的數據,一年來,全省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從8670家大幅壓減至228家,壓減率達到97.36%。同時,為了“減負不減質”,江蘇各地各校一方面全面開展課后服務,拓展學校服務時間和內容,通過圍棋、編程等課程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另一方面,緊扣學科核心素養及教材內容,不斷強化作業設計研究和課堂教學質量。
調查數據顯示,“雙減”政策實施一年來,江蘇有61.1%的家長認為孩子的睡眠時間明顯增加,75.7%的家長認為周一至周五孩子閱讀、運動、勞動、社會實踐總時間增加,發展更加全面。隨著學生逐漸回歸學校、家庭和社會,接下來,江蘇將進一步優化落實“雙減”政策舉措,有效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部分教師負擔過重、課后服務質量難保證等問題。
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顧月華表示,更加關愛教師,鼓勵各地各校通過彈性上下班、“雙減”假等途徑,減輕教師負擔。圍繞“雙減”工作的難點、痛點和堵點,加快推進政府購買第三方校外服務,進一步豐富課后服務內容,更好滿足學生多樣化成長需求。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郭奉銘 王堯 楊帆 徐華峰 徐授科 南通臺 宿遷臺 鎮江臺 編輯/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