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天山南麓與昆侖山結合處,烏恰縣人民醫院院史館內,一場特殊的實踐課正在進行。南京醫科大學“醫科石榴籽實踐團”15名新疆籍同學圍坐在“白衣圣人”吳登云身旁,聆聽半生扎根戈壁的醫者故事。
今年是“醫科石榴籽實踐團”組建的第4個年頭。新疆籍同學們走進新疆克州,從吳登云、宋寧宏等援疆醫生的動情講述到克州人民醫院優質的醫療服務展示,他們得以切身感受家鄉巨大的發展變化,亦能從援疆團隊的赤子仁心中感受“醫者為民”的真諦所在。
“正是因為有像吳老這樣的援疆人一代代接續奮斗,為新疆的發展建設添磚加瓦,才有了今天各族人民的美好生活。”帶著吳登云對青年人的期許,實踐團成員開力買·艾尼下決心打牢學科知識、掌握過硬本領,為家鄉醫療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克州人民醫院院長、江蘇省第十批組團醫療援疆隊隊長宋寧宏亦以親身經歷詮釋對援疆精神的理解。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智慧醫療、“心明眼亮”工程、人才培養和信息化建設等一系列計劃落地生根。5G通訊和遠程技術搭建的“空中手術室”,翻譯成維吾爾語和柯爾克孜語版的《中風120》口訣,針對先天性心臟病、冠心病、白內障等疾病的救治項目……一點點治愈“萬山之州”的缺醫之痛。
“我們實地看到了互聯網5G技術在醫院里的應用,真的做到掛號在克州,看病在江蘇,讓大家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穆凱代斯·居來提回憶起每年假期回到家鄉的所見所感,“近幾年,每次回家我都能夠感受到蓬勃的發展生機,家鄉正在所有人的努力和奉獻下變得越來越好。”
作為江蘇“組團式”援疆的對口醫院,克州人民醫院也在長期幫扶基層鄉鎮衛生院。當同學們走進阿扎克鎮衛生院和松塔克鄉衛生院,看著一應俱全的常用醫療設備及覆蓋居民常見病的醫療檢查科室,深刻感受到邊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克州人口最多的兩個鄉鎮衛生院,援疆專家會定期來這里義診。”凱賽爾江·艾斯卡爾和衛生院醫護人員交流后,了解到居民看病就醫情況。“當地百姓小病不出鄉鎮,這在我父母那輩都是不敢想的事,現在已經實現了。”
為期9天的實踐活動里,同學們為各族小朋友普及護眼知識,為中老年患者講解腦卒中預防、癥狀判斷及救治方法,前往阿圖什市北山坡實地采摘矮沙冬青的種子用于后續研究……將這段時間的所感所悟融于一個個志愿服務活動中。“雖然做志愿者的時間很短,但卻讓我得到了精神上的洗禮。作為一名醫學生,我重新認識了自己的責任和志向。”蘇麥亞·吾普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