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培育是發展壯大經濟,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龍頭性、關鍵性工程。今年以來,全市上下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積極組織開展產業鏈培育工作,堅持主動作為,強化協同聯動,在建機制、組專班、定方案、繪圖譜、排清單的基礎上,扎實推進“鏈主”企業培育、產業鏈招商、重大項目建設、技術創新等各項工作。
(資料圖片)
鏈式“突破”引發磁吸效應,產業發展新動力澎湃。上半年,全市23條重點產業鏈規上企業實現開票銷售2434.5億元,占全市規上開票總量的62.8%,增長34%。其中5條地標產業鏈實現開票1464.5億元,重點產業鏈發展呈現增長勢頭良好、支撐作用明顯、轉型升級加快的嶄新局面。
龍頭企業,筑穩“四梁八柱”
龍頭企業是產業集群的主心骨,產業鏈提質升級,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上半年,龍頭企業勢頭強勁,開票銷售超10億元企業達33戶,占產業鏈總量65%,預計今年將新增1家開票超200億元企業,新增4家百億元企業。
堿制絨、PECVD鍍膜、絲網印刷……天合光能(鹽城)科技有限公司16GW電池項目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自動化生產設備馬力全開,AGV運輸機器人來回穿梭。“2月初啟動建設,5月底設備進場,本月初將新增2GW產能;9月底新設備將進場,11月份調試,預計年底前再增11GW產能。”作為晶硅光伏產業鏈龍頭企業,近年來天合光能在鹽城基地持續擴能。公司設施經理李根信心滿滿介紹,鹽城基地全部達產后,將成為行業內量產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基地。
SK二期△30GWh動力電池項目
位于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SK新能源(江蘇)有限公司,項目一期一棟10GWh已全面投產、二棟17GWh正在調試生產。二期30GWh動力電池項目正在緊鑼密鼓推進,8月底完成主體鋼結構施工任務,12月份主體竣工進行設備安裝。SK新能源(江蘇)有限公司CEO章榮益介紹:“總投資25.3億美元的SK30GWh動力電池項目落戶鹽城,目前SK動力電池項目產能已達57GWh,成為韓國SK集團全球布局中最大、最具示范引領帶動作用的行業龍頭。企業今年銷售有望突破100億元。”
位于響水工業經濟區的江蘇德龍鎳業有限公司,致力于鎳合金、不銹鋼研發、生產、加工等全產業鏈發展,是一家全流程、低成本、高品質、綠色、全球化的大型不銹鋼龍頭制造企業。去年國內開票銷售約1500億元,實現利稅約40億元;海外實現開票銷售約250億元,實現利稅50億元。今年上半年,企業實現開票銷售697.7億元,增長19.1%。
重大項目,集聚“鏈式動能”
如何增強產業鏈群整體韌性和發展后勁?實施補鏈延鏈強鏈的重大項目正是題中之義。
重大項目是產業鏈建設的“著力點”,更是產業鏈提檔升級的“推進器”。1至6月,全市29個產業鏈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86.3億元,282個5000萬元以上產業鏈項目共完成投資456.7億元。產業鏈重大項目集聚發展,進一步拉長、建強產業鏈條,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整體層次。
8月3日,在建湖經濟開發區綠控傳動總成項目精加工車間,工人正在熟練作業,自6月底試生產以來,項目已開票銷售超1000萬元。“項目總投資10億元,主要生產新能源車變速箱、發動機等傳動裝置。項目全部建成后,預計年可形成3萬臺(套)新能源車傳動總成生產能力,實現開票銷售15億元。”蘇州綠控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磊介紹,公司建有國內一流的產品開發試驗平臺,自主研發的產品實現關鍵部件完全自主設計和生產,填補國內空白并打破國外壟斷,強勢引領行業發展。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7年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需求也迎來爆發增長。從韓國SK集團全球布局中最大的動力電池投資項目落戶鹽城經開區,到蜂巢能源動力電池在大豐打造蘇北地區重要的PHEV及短刀電池核心產業基地,再到比亞迪在射陽投資持續加碼……鹽城動力電池地標產業鏈吹響迅猛發展的號角。
“一期項目新建8條動力電池生產線,目前廠房基本竣工,設備進場90%以上。今年5月15日首條生產線投產,目前已有6條生產線陸續投產,2條生產線試運行。”在比亞迪動力電池項目現場,射陽縣委常委、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王海兵說,二期項目預計8月份開工建設,2023年5月份投產,一、二期全部投產后,年產30GWh新能源動力電池。
王海兵介紹,射陽縣充分發揮比亞迪鏈主作用,組織召開比亞迪供應商大會,圍繞比亞迪公司200多家供應鏈企業和15家行業小巨人,實施動力電池產業招商“百日攻堅”行動,成功簽約電池隔膜、結構件、絕緣件等一批產業鏈配套項目。同時圍繞正負極材料、電芯PACK加大布局力度,不斷建立健全產業鏈,打造華東地區重要的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
7月29日,江蘇阿現特傳感器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自動化設備有序運轉,工人在工位前緊張忙碌著。“早在2017年,公司開始逐漸布局新能源汽車市場,主要客戶已從傳統汽車轉化為新能源汽車。今年公司正式成為特斯拉供應商,并進入比亞迪供應商庫,目前產能在不斷擴張。”在年初投產的傳感器二期生產現場,管理部部長方義成介紹,二期生產線投資超千萬元,當前趕工生產的訂單都來自特斯拉。
隨著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從“施工圖”落地而成“實景圖”,鹽城產業鏈的實體根基正不斷夯實,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創新賦能,釋放“強磁效應”
產業是發展的重要載體,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上電智聯科技(江蘇)有限公司是鹽城智能制造聯合創新中心的運營主體,在公司打造的全省唯一一家區域產能共享工業互聯網平臺上,3684家企業在這里交換供需信息,138家省星級上云企業接受數字化服務,線上數字化診斷達3609次。
“創新中心已服務近300家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為鹽城阿特斯、潤陽光伏、博敏電子等企業提供智能車間技術服務、互聯網標桿工廠技術服務。”上電智聯公司工業互聯網事業部副總經理朱慧敏介紹,今年上半年全市7家企業獲批省級示范智能工廠,其中4家由上電智聯服務申報。公司還新入選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融合技術和應用標準工作組,為我國制造業融合技術標準制定貢獻鹽城力量。
今年5月26日,江蘇省沿海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中心成功簽約落戶鹽南高新區,標志著鹽城市新能源產業高能級科創平臺建設取得新突破。中心由鹽城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合作共建,將著力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在海洋可再生能源領域初步形成發展潛力大、帶動作用強的創新型產業集群,助力鹽城綠色低碳發展。
江蘇新能源汽車研究院檢測中心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擴項成功;清華大學鹽城環境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雙碳創新平臺建成并投入運行;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投資建設的新能源創新基地項目落戶射陽……創新平臺穩步建設,為產業鏈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目前,“企業大走訪、項目大推進、產業大招商”活動已在全市上下全面鋪開,各地各部門正著重聚焦23條重點產業鏈,加快延伸產業鏈、激活創新鏈、提升價值鏈、融通供應鏈,建立“上下聯動、橫向協同”的組織推進體系,形成梯次招商大格局,合力推動重大項目加快建設,不斷厚植工業經濟發展強勁動能,以工業經濟大突破贏得鹽城未來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