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的李卜俊是揚州市特殊教育學校高一學生。14年前,他在媽媽陪伴下從老家安徽天長來到揚州求學,4年前,愛好籃球的他成為了校聾人籃球隊隊員。喜歡科比,他選擇了8號球衣,而國內選手里,他最喜歡江蘇男籃的易立。
(相關資料圖)
一年365天,練球是他的日常,因為在他心里一直住著一個關于籃球的夢。
3歲時媽媽帶他來到揚州求學
籃球“點亮”童年
這個暑假,每天傍晚7點,李卜俊都會來到安徽省天長市金集鎮諭興社區籃球場,加入一支臨時籃球隊。球隊成員大約40人,有高中生、大學生、社區工作人員、派出所民警等,李卜俊年齡最小,也是隊里唯一的聾人球員。
擊球聲、鞋底摩擦地面的聲音,還有觀眾的歡呼聲,李卜俊都聽不到,但這絲毫不影響籃球給他帶來的自信和快樂。
“他雖然聽不到,但是他平時都會用心、用眼去觀察我們打球。不光籃球打得很好,他努力練習籃球的這份堅持,讓我們大家都很敬佩他。”臨時籃球隊成員盛華東說。
李卜俊在揚州市特殊學校就讀烹飪專業,煎、炒、烹、炸等樣樣都拿手。這個假期,他每天會為父母準備一頓可口的午飯。
李卜俊出生于安徽天長一戶農家,4個月大時,因發高燒治療不及時等因素造成耳聾。從此,小卜俊的世界變得寂靜無聲。在他3歲那年,父母做了一個決定:爸爸在老家邊工作邊帶姐姐生活,媽媽則全職帶著卜俊到揚州參加語言康復訓練。每個周末,全家聚一次。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反復訓練,4歲那年,李卜俊終于開口叫出了爸爸、媽媽,家人都激動萬分。見到了曙光,李華強夫婦合計著,等孩子大一點,讓他上特殊教育學校繼續學本領,將來好有一技傍身。
6歲時,李卜俊如愿進入揚州市特殊教育學校上學。老師觀察發現,這個勤奮、陽光的小男孩對籃球有著濃厚興趣。
李卜俊比劃著告訴記者:“小時候學習,看人家打籃球,就獨自站在那兒看。結束了以后,鄰居哥哥教我,我覺得感興趣。”
為了打球,李卜俊眼睛被球打過,手也因此骨折過,但還是堅持天天練球。
“白+黑”練球模式
一個動作重復上百次
13歲那年,李卜俊入選了學校聾人籃球隊。無論白天黑夜,球場上總能看到他練球的身影。
體育教師陶政東說:“他起得比別的同學早,睡得比別的同學晚,甚至有的時候看他剛吃完午飯,就抱著籃球到體育館去練習了。我經常提醒他,你吃完午飯得休息一會兒。”
訓練聾人隊員,教練要反復做示范,然后通過手語或“夸張”的肢體語言,講解動作要領。每個動作講解完,再逐一檢查、指正。“所以他對掌控運球的節奏來說,其實是非常非常非常難的。”陶政東說。
李卜俊告訴記者,教練需要親力親為,技術動作一遍遍下場示范,一個動作他們需要上百次重復練習才能掌握。
在籃球場上,除了聽,他似乎什么都想做到。陶政東認為,李卜俊投籃非常好,速度非常快,組織能力非常強。
“雖然苦、累,但籃球就像一束光,照進了我無聲的世界,我很快樂也很開心。”李卜俊說。
再過幾天,就是李卜俊17歲的生日,他有一個讓爸爸媽媽覺得“遙不可及”愿望:和自己的籃球偶像易立打一場球。
他說:“籃球是夢,超越殘疾。未來我想要參加殘疾人比賽,這是我的夢想。”
對于采訪李卜俊的記者來說,這也是一次特別的經歷:雖無聲,卻震撼。李卜俊聽不到,他們只能通過微信或者手寫來交流。拍攝了兩天,他們手寫交流的A4白紙足足六七張。
這讓大家真切感受到了聾人的不易,也更被李卜俊不向命運低頭、執著追夢的精神所打動。對于男孩的生日愿望,我們心里也多了一份責任和使命感。那么,“無聲男孩”李卜俊的生日愿望能照進現實嗎?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