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豐北村位于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鄭陸鎮南部,區域面積3.85平方公里,十里黃家浜穿村而過,全村水域面積占村域面積的34%,其中小微水體面積9240平方米。水成為豐北村最大的資源稟賦和形象招牌。近年來,豐北村圍繞“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把小微水體治理放在河長制落實和鄉村振興大局中來謀劃,全域打造水美、民富、文昌的幸福小微水體示范片區。
系統治理,提升生態“顏值”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小微水體河長制推行以來,豐北村結合美麗鄉村和人居環境整治,系統實施了截污納管、河道清淤、清雜治亂、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等5大工程,累計安裝生活污水處理設施7個、改造雨污管網7.82公里、清理淤泥21萬立方米、改造田間道路1.42萬平方米,改造綠地面積400余畝,栽植樹木2萬余棵,打造了“云帆舟影、原味水鄉”的水村美景。
深度融合,提升富民“產值”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豐北村立足水經濟,以鄉趣內容為線索,推出蓮藕、雞頭米、菱角、清水蟹、斑鱖等“豐北五寶”,讓村民的口袋逐漸鼓起來。按照“國資與民資同行、建設與運營同步、產業與生態同生”為理念,引進豐北魚學院、老高的魚莊和水上運動三大基地,推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帶來源源不斷的“流量”和“能量”。依托十里黃家浜,豐北探索“美麗鄉村+水上運動”運營模式,使豐北村成為集吃喝玩樂游購娛于一體的生態旅游打卡地。發動村民參與生產管理與運營,做到村強民富,不斷提升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創新傳承,提升特色“文值”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靈魂。歷經500多年的明代古橋傾訴著古人的匠心執著,老式水龍見證古人的理水智慧,歷經百年風華的銀杏樹,依然根深葉茂。為傳承村域文脈,豐北村通過改造閑置農房,重修水龍局,建設初心學堂,打造“杏會初心”打卡點、水美匯客廳,讓鄉村的發展既有來路,又有歸途。新成立的村級河長工作站與村域的水文化全面融合,系統呈現著治水的決心和成效。
碧波之上,光影交錯;星空之下,風清歌柔……在槳聲燈影里,“豐”景這里獨好!站在歷史新起點上,天寧區將圍繞532發展戰略,持續助力生態中軸建設,在水美、民富、文昌的新征程上埋頭苦干、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