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驅車行駛在如皋下原鎮平坦寬闊的農村公路上,路面干凈整潔,兩側綠樹青翠,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一路通、百業興,農村公路不僅是關乎經濟發展的“毛細血管”,更是關乎農民幸福生活的“民生基礎”。今年以來,下原鎮圍繞“建、管、養、運”四好目標聚力發力,努力將農村公路建設成為百姓的致富路、幸福路。
(相關資料圖)
持續發力,建好“精品路”
“我們不僅要讓農村公路走的順、走得穩,更要讓農村公路成為風景線。”下原鎮花園頭村黨總支書記李曉兵介紹,去年開始,花園頭村以點帶面,通過鎮政府支持、村集體出資、能人贊助,先后籌集資金600多萬元,將原本狹窄的鄉間小道——文昌路打造成該村的精品線路。
現在的文昌路,路面擴寬至6米寬,全程鋪設柏油,增設路面標線和道路安全設施;沿線以空心磚鋪設,對道路綠化帶進行拓寬,精心打造多彩色帶綠化景觀。紅黃藍三色的“彩虹標線”順著車道向村內延伸,猶如彩色絲帶,令人賞心悅目?!榜R路通暢又安全,環境也舒服漂亮,走出去感覺都有面子了?!被▓@頭村村民陳大明談及文昌路的變化,贊不絕口。
據了解,下原鎮大力實施精品路線“村村有”“村村優”計劃,全面推進6米主干道綠化提升和亮化全覆蓋工程,因地制宜、因路制宜,打造“一路一品”的綠化效果;引導能人、共建共享,實現干道“條條敞亮”的亮化目標。今年來,共提升道路綠化35條,亮化39條,其中花園頭村、老壩村、文莊社區等6個村(社區)道路綠化亮化覆蓋率達100%,打造了精品線路15條。
凝聚合力,管好“責任路”
三分建,七分養。到位的管護才是農村公路建設的延續和保障。下原鎮出臺《路長制實施方案》,建立健全鎮村兩級路長、路段長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5公里至少配備1名專職管護人員,專職管護人員對列養線路履行路況巡查、養護清理、隱患排查等職能。
目前,下原鎮農村公路共計113公里,列養率100%,“路長制”覆蓋率100%,真正實現運行有效。“我們定期在農村道路開展保潔、巡查、雜草及生活垃圾清理等養護工作,讓農村道路更干凈整潔。”文莊社區公路路長表示,路長在日常巡查時發現問題,隨即拍下上傳至智慧路長系統內,村干部能夠第一時間知曉并安排整治,提升農路管養的自主性和靈活性,以現場化、數據化、動態化實現農路管養工作的有效閉環。
“以前是不知道誰來管,現在不僅有鎮級路長,村級路長,專管員,一旦發現超限超載的車輛,老百姓第一時間就打電話過來了?!蔽那f社區黨總支書記王海山說道,社區還將農村公路管護納入村規民約,大力宣傳愛路護路的重要性,漸漸地,愛路護路就成為了廣大村民的自覺行動。
乘勢而上,打通“致富路”
路暢了,車通了,農村特色產業也興旺起來。走進下原鎮桃園社區永康無花果基地,工人們正在近80畝的基地里采摘新鮮成熟的無花果。
“基地剛開始建的時候,通往園子的路都是爛泥巴路,汽車開不進來,很多物品都需要人工搬運,現在方便多了,路全部都修好了。”談起這兩年道路的變化,基地負責人洪曉芹感慨頗深,暢通的農村公路為農產品、農資運輸提供了便利,極大地節省了業主的運營成本。
修一條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隨著陳張線、牧野路的提升,江蘇省三星級鄉村旅游景點——如皋市綠野生態農業觀光中心也煥發出勃勃生機。“以前門前都是石子小路,現在這么寬敞的水泥路,來采摘、度假的人變多了,游客量明顯上升?!本G野生態農莊的負責人陳子芬開心地說道,農莊吸納周邊約50余名村民就業,可增加全年每人3到5萬元的收入。
“‘四好農村路’建設極大釋放了發展活力,成為驅動鄉村發展的重要引擎,成為居民開啟新生活的‘幸福路’。”下原鎮黨委書記張亞東表示,下一步,下原鎮將繼續全力推進農村公路向“暢、潔、優、美”的目標發展,打造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農村公路。(曹璽雯 管金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