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月25日上午10時,中宣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進展與成效。
李忠表示,養老保險問題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力度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我們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統籌推進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成就舉世矚目。具體來說,主要的工作和成就包括以下這些方面:
一是制度體系建設取得突破。這期間開展了養老保險頂層設計,出臺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總體方案。統一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形成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兩大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平臺。實施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現了與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并軌。出臺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開展了市場化投資運營。建立了企業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全面實現了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目前正在抓緊實施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建立職業年金制度,出臺了個人養老金制度,填補了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的制度空白。
二是覆蓋范圍持續擴大。圍繞全民覆蓋、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的目標,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精準推進重點群體參保。2012年到2022年6月底,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從7.9億人增加到10.4億人,這十年間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增加了2.5億人。
三是待遇水平穩步提高。綜合考慮物價變動、職工工資增長、基金承受能力以及財力狀況等因素,從2012年以來,連續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建立健全基本養老金待遇確定和合理調整機制。從2014年以來,四次統一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全國基礎養老金標準。
(總臺央視記者 孔祿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