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國最長的河流。江水滾滾東流,流淌著歲月,承載著歷史和未來。古今中外,不少攝影師都曾用鏡頭記錄長江的變化,留下關于她的獨特記憶。
(資料圖片)
“SHOW JIANGSU”攝影采風團
8月30日,來自法新社、歐新社、日本經濟新聞等外媒記者和專業攝影師走近長江江蘇段,跟隨“江蘇這十年·長江之城”“SHOW JIANGSU”攝影采風活動,將先后走訪南京、鎮江、常州等沿江城市,感受沿江兩岸水清魚躍的勃勃生機以及江蘇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勢頭。
作為長江中下游的重要一段,長江江蘇段蜿蜒433公里,岸線總長1169.9公里,流經8市,為沿岸民眾提供了魚米之足、舟楫之便、岸線之利。江蘇因江而名、因江而興、因江而盛,保護好長江,對江蘇而言意義重大。
近年來,江蘇積極推動長江大保護,沿江各市不斷加大自然生態修復力度,倡導綠色轉型發展,船舶污染治理就是實際行動之一。8月30日下午,外媒記者首站來到南京海事碼頭,登上長江流域最大載重噸位電動貨船“船聯1號”,它由燃油貨船改造而成,把電能作為整艘船的唯一能源,大大減少原先使用燃油動力作推進系統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排放,實現綠色航行,促進長江航運節能減排。
歐新社攝影師Alex
站在船側,歐新社攝影師Alex拍下眼前的長江風光。他發現,在艙內能以正常的音量和其他人進行溝通,不像以往會受到船上發動機轟鳴聲的干擾。江蘇船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孫克兵表示,“船聯1號”實現的就是低噪音、零排放和無污染。
拆除這艘船原來的柴油動力系統,更換成2組總重34噸的可移動磷酸鐵鋰電池,充滿一次電大約需要3小時,可航行120公里以上。如果按這艘船一年行駛180天計算,一年可減少140噸碳排放。今年2月,“船聯1號”在南京正式下水啟航,行駛碧波之上,書寫水上交通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的范本。
上汽大通南京分公司
隨后,外媒記者和攝影師來到上汽大通南京分公司汽車裝配工廠,探訪廠內數字化智能制造產線。該工廠用個性化智能定制理念融入制造,以用戶需求為中心驅動整個制造體系智能化升級,從車型的開發階段開始就讓用戶深度參與生產全過程,隨后工廠計劃排產、生產制造,實現全業務鏈數字化在線。
“通過和消費者實時溝通,工廠通過整個數字化智能制造產線,可以在21天內完成個性化定制汽車的生產制造?!鄙掀笸ㄆ囉邢薰灸暇┓止窘浝碣M安林向外媒記者介紹道。
德國焦點圖片社攝影師Yolanda 攝影:胡瀟
德國焦點圖片社攝影師Yolanda表示,在過去幾年,她用鏡頭語言記錄下了江蘇速度、江蘇發展和江蘇美食,看到了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生態保護和美麗自然。這一次她將繼續了解長江沿江城市的發展,用攝影作品講好長江故事。
“SHOW JIANGSU”攝影采風活動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與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聯合策劃,接下來的四天時間里,攝影采風記者將繼續以獨特的外媒視角聚焦長江之城的經濟發展,記錄長江大保護江蘇段的生動實踐,用精彩的鏡頭語言描繪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長江畫卷,在世界朋友圈刷新江蘇“強富美高”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