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建軍路,還是“最鹽城”
(資料圖片)
這里是海鹽文化發祥地,歷史底蘊十分深厚;這里是世界遺產核心地,生態底色何其亮麗;這里是新四軍重建軍部所在地,紅色文化代代相傳;這里是老鹽城人流物流集聚地,工商業文明一脈流芳……
新近入選江蘇省第五批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的亭湖,正乘著市委八屆三次全會、區委九屆三次全會的強勁東風,錨定首位追求,拼出首席地位,打造首選環境,勇當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丹頂鶴濕地漫步。 呂士成 攝
目標定位
做好“后半篇文章”
圍繞“努力打造綠色生態之城、綠色制造之城、綠色能源之城、綠色宜居之城”,依托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生物多樣性永久會址、全球濱海論壇國際會議承辦地,打造“壯美世遺、棲息天堂”會客廳。
圍繞全市世界級濱海生態旅游廊道建設,重點發展以海濱康養基地為方向的濕地生態旅游主業,串聯散落的“美麗珍珠”,擦亮文旅業“金字招牌”,形成“近悅遠來”多贏效應。
發揮丹頂鶴旅游度假區及周邊、大洋灣及老城區建軍路文旅商圈兩大片區龍頭作用,梯度推進多個節點精品項目提升和拳頭產業打造,建設市民休閑、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
重點任務
打造多片區特色
堅持產業立根、文化塑魂,以“一路一河一環”為主線,塑造“吃住行游購娛”標志性消費場景,全力打造高端商業首選區、多彩文旅體驗區、精致生活舒享區,進一步提升城市能級與首位度。
擦亮生態底色、文旅標識,以大洋灣生態組團、丹頂鶴旅游度假區、世遺之眼、袁家尖度假區為牽引,帶動整個片區優勢項目、關鍵節點提級增效,構建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生態系統”。
秉承文化賦能、旅游出彩,圍繞“城市記憶根脈”“紅色基因血脈”“五河交匯水脈”“工業遺產葉脈”等主線特色,著力打造高起點、高標準、高顏值的城北“文化高地”。
推進措施
聚力全方位發展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圍繞挖掘世界自然遺產背后的文化內涵與旅游價值,全域全景式打造亭湖區現代旅游全新布局。
與周邊縣區旅游項目謀求聯動,全區旅游點位之間尋求呼應,片區內旅游產品追求互補。實現整體聯動、有機銜接、同向發力。
重抓設施配套。主導推進旅游配套設施、服務平臺建設,實現景區、酒店、集散中心無縫對接,構建“快進慢游”的旅游交通體系。建設好區域旅游驛站、旅游公廁、青年旅舍、鄉村客棧、自駕游補給站等,串聯途中景點景觀。重推文旅融合。按照景區社區化、街區景區化、場館情景化理念和思路強化文旅融合。探索旅游商品發展模式,推出“鹽之有禮”“亭好玩”系列潮流新品,讓游客放心購物、滿載而歸。
充分發揮各類文化機構、旅游單位在傳播推廣方面的優勢,綜合運用媒體宣傳、市場推介、網絡營銷、節慶活動等載體和手段,叫響“世遺核心地·悅游在亭湖”主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