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南京市六合區冶山街道雙墩村茶園路上,欒樹花開。風乍起,欒花飄落,滿地“碎金”。驅車駛過,粉紅的百日菊、金黃的稻穗、翠綠的茶園……一路蜿蜒,一路風景。
(相關資料圖)
“這幅風景畫,是我們多年來一筆一劃勾勒出來的。”站在茶園路,望著蒼翠蔥蘢、順著崗坡綿延起伏的茶樹,雙墩村黨總支書記耿云松打開了話匣子。
六合雙墩村。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衛韜 攝
地處六合北部山區的雙墩村,屬于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境內擁有白云山、燕子山、崗王山、楊家山、青苗山等多座山林,土壤以砂礫土為主,過去農業用水困難,收成有限,發展水平一度在冶山街道墊底,被確定為市級經濟薄弱村。“表面是農業沒收成,根子是村里沒產業?!惫⒃扑筛嬖V體驗官、南師大研二學生沈童,找準“窮根”后,村里專門邀請專家前往“把脈開方”。經檢測,這里的水環境和空氣質量均超過國家二級標準,再加之土壤富含微量元素,專家建議試種茶樹,發展茶產業。
謀定而后動。雙墩村開辟了“試驗田”,一株株茶樹種下去,一片片茶葉采上來,制成雨花茶后供不應求。嘗到“甜頭”后,村里逐漸擴大茶葉種植面積,目前規模已達千畝,經濟效益可觀?!霸诓鑸@的加持下,2017年我們就甩掉了經濟薄弱村的‘窮帽子’,2019年全村最后一戶貧困戶脫貧出列?!惫⒃扑烧f。
摘掉“窮帽”后,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成了擺在雙墩村面前的一道“必答題”。“茶葉破題,還要順應經濟社會發展潮流,統籌利用農村多元價值,持續燒旺特色產業這把火。”耿云松介紹,因地制宜謀發展,村里規劃了以茶園路為軸心,沿線打造茶園、果園、田園、花園、菜園的“一軸五園”產業布局。
“大道向前·共富體驗官看振興”大型融媒體行動第一站體驗官、南師大研二學生沈童(右)在現場體驗采訪。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衛韜 攝
藍圖繪就,奮力實干。瞄準野菜經濟,種植“七頭一腦”(馬蘭頭、枸杞頭、薺菜頭、苜蓿頭、豌豆頭、小蒜頭、香椿頭和菊花腦),打造金陵野菜園;瞄準采摘經濟,種植梨樹等果樹,打造水果采摘園;瞄準花經濟,種植百日菊、格桑花,打造大地花海景觀;立足江淮分水嶺區位優勢,種植富硒稻米……村兩委班子接續奮斗,千畝茶園、千畝花園、五百余畝菜園、近四百畝果園、百畝田園已具規模,美好藍圖有了現實模樣。如今,穿梭茶園路,紅的花、綠的樹、金色稻穗……色彩繽紛,美不勝收。
特色產業強起來,村民腰包鼓起來。眼下,雖不是茶園用工高峰,但雙墩村村民陳壽永依然有活兒干。他告訴體驗官,自己負責田間管理,老伴馮秀蘭負責茶園路環境衛生,“家門口上班,我們老兩口一年拿3萬多元工資,這在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痹陔p墩村,陳壽永并不是個例。耿云松告訴體驗官,通過發展“五園”經濟,越來越多的村民緊緊吸附在產業鏈上,“據粗略統計,全年可帶動8750人次就近就業,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p>
林木成行、花開芬芳,富裕了百姓,涵養了生態,雙墩村成功上榜“國家森林鄉村”。“有了生態好‘底子’,還要有雅致的高‘調性’。”耿云松介紹,通過重塑特色文化、特色產業、特色鄉風,雙墩村金莊去年底被命名為省級特色田園鄉村。眼下,張洼組正全力爭創省級特色田園鄉村。體驗官在現場看到,工人手不停歇、機械來回作業,力爭早日重現“古水張洼、醉美畫鄉”風貌。
隨著一塊塊國字號、省字頭“招牌”接踵而至,在雙墩,“春飄茶香、夏采果蔬、秋賞花海、冬游田園”的四季旅游格局正慢慢成型?!叭兆邮窃竭^越好,但好日子還在后頭哩。”村民任加寶樂呵呵地說。
【體驗官感受】
思路一變天地寬
“在雙墩,沒有澇害,只有旱災。”在采訪過程中,體驗官時常聽到這句話。由于村子地勢較高,以砂礫土為主的土壤也不易存水,農田灌溉需要一級級向上提水,水稻種植成本居高不下,不少村民選擇外出打工。
體驗官沈童(右)和雙墩村村民交流。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衛韜 攝
種水稻沒有天時地利條件,就要換個“打法”。在相關專家的指導下,雙墩村另辟蹊徑,變地形、土壤劣勢為優勢,穩步調整種植結構,主要向茶樹、香椿樹、梨樹等要效益,轉出了一片新天地。
玩轉新天地,要有新理念。一改賣初級農產品的方式,雙墩村在推動農產品商品化上下功夫,陸續上馬茶葉生產線、稻米加工中心等,不但讓優質農產品產得出、賣得好,還賣出了好價格。同時,利用機械加工設備,為周邊農戶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有效拓寬了村集體經濟增收渠道。去年,雙墩村集體穩定性收入已達244萬元。
思路一變天地寬。研制受年輕消費群體歡迎的花茶、果茶,推出凈菜產品……雙墩村的產業進階之路仍在繼續。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孫敬清
通訊員 陳艷 高勝寒
視頻制作: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蔣劍林 衛韜 孟勃翰 錢明 孫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