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全息大腦+7個風險慧眼”,可“智慧監測”城市生命線運行情況;打開“智慧停車”應用,就近哪里有停車泊位一目了然;刷刷手機,可在線上“身臨其境”選房……這樣的城鄉建設數字化應用實踐,正在江蘇各地開展探索。
(相關資料圖)
記者從9月21日召開的全省住房城鄉建設數字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獲悉,江蘇要求下一步全面推進全省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數字化轉型,針對當前住建領域重點任務和薄弱環節,強化民生服務,提升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打造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數字化的“江蘇特色”“江蘇樣板”。
實施六大重點任務,全面促轉型
“住房城鄉建設涉及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的許多重要領域,推進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也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省住建廳副廳長王學鋒介紹,住房城鄉建設領域業務面廣量大、管理對象復雜,房屋建筑安全、市政基礎設施運行安全管理等任務非常艱巨,傳統監管方式面臨巨大挑戰。數字化具有突破時間、空間限制的技術優勢,可以實現動態實時監管,也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島”,支撐多部門工作協同,實現聯合聯動監管,提升監管效能。
會上,省住建廳發布并解讀了《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提出實施六大重點任務,分別為:實施房屋安全數字化監管工程、強化城市基礎設施智慧監管、推動城市治理數字化、加快建筑產業數字化轉型、推進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數字化、提升數字化政務服務能力。
資料圖
以強化城市基礎設施智慧監管為例,《征求意見稿》提出要建設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加快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眼下,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聚焦燃氣爆炸、城市內澇、地下管線交互風險、第三方施工破壞、供水爆管、橋梁倒塌、道路塌陷等七個風險場景的城市生命線安全建設一期工程,正在江蘇7個城市開展試點,試點城市還根據實際增加了新場景。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同時,江蘇還要求各地結合“新城建”,有序推進城市道路橋梁、供水、排水、燃氣、地下綜合管廊、公共停車場、燈桿等市政基礎設施升級改造。
《征求意見稿》勾勒了江蘇城鄉建設“數字化”藍圖:到2025年,政務服務、民生服務、城市治理、行業監管等方面數字化體系基本建立,房屋安全數字化監管、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以及建筑業數字化轉型等取得階段性成果,數字技術在城市運行動態監測、歷史文化保護等領域得到深化應用,打破數據壁壘、暢通共享機制,省市縣三級數字化協同體系基本建立,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數字化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到2035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數字化成為助推全省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發力“新城建”,“先行者”探路
今年2月起,南京大力構建“房幫寧”涉房事務一體化綜合服務機制,致力打造“企業身邊的房產局”“群眾家門口的房產局”。“房幫寧”為群眾提供了線上報事報修、線上業主大會等20余項“指間查、掌上辦”的移動端線上公共服務。南京市房產局相關負責人說,至9月中旬,“房幫寧”微信公眾號已上線26項應用81個服務功能,企業、居民“足不出戶”就可以辦理相關房產業務。
發力數字化轉型,全省住建領域進行了許多探索實踐,已形成一些經驗。比如,在房地產交易方面,泰州市基于BIM技術建設“泰安家”交房系統,有效改進了百姓在房屋交易中的信息獲取;在城市建設方面,南通市建設智慧燃氣安全監管平臺,實現了燃氣安全使用的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監管。
南京和蘇州是全國新城建首批試點城市,兩市以“新城建”對接“新基建”,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南京在工程建設管理方面,搭建了建設工程BIM智能審查管理系統,實現了工程建設項目BIM電子化報建和施工圖智能化審查。蘇州打造了新城建運行管理平臺,平臺建設了工程項目庫、房屋基礎庫和 BIM數據庫,拓展多場景智慧應用,提升數字化管理水平。蘇州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工程項目庫以建設工程項目編碼為抓手,整合各類數據資源,實現對項目建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2019年至今,項目庫已累計有32759個項目。房屋基礎庫以災普房屋建筑調查數據為基礎,對接該市公安電子門牌數據,建立唯一編碼的房屋樓盤表,融合房產測繪、城建檔案、維修資金等住建業務數據,實現了既有房屋“一房一檔一牌”。BIM數據庫則依托BIM技術在新建項目各環節的普及運用和既有建筑BIM翻模,形成蘇州全市BIM數據中心,目前已收集BIM項目470個、BIM模型 8555個,涵蓋房建、市政、軌道交通等多個類型。隨著一個個項目的落地,新城建對城市的作用正逐漸顯露。
資料圖
發力“新城建”,下一步,江蘇要求逐步建立全方位覆蓋生產、運維、監管、服務、應急的智能化基礎設施系統,實現對新建改造市政基礎設施運行數據的全面感知和自動采集。
以數字化轉型破發展瓶頸,讓城市更安全
“推進住建領域數字化轉型發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王學鋒說,各地要以數字化轉型撬動城鄉建設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創新解決行業難題和發展瓶頸,提升城鄉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
比如,圍繞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各地要積極會同相關部門開展全域全要素歷史文化資源調查,建立省、市、縣三級保護名錄和分布圖,加快數字化信息平臺建設,建立數據共享和動態維護機制。圍繞城市管理,要加快推動省、市平臺建設,實現城市管理行業的全領域、全過程、全要素監管。2022年底前,南京市和有條件的設區市建成并運行城市運管服平臺;2023年底前,省、其他設區市和有條件的縣(市)建成并運行城市運管服平臺;2025年底,實現全省縣級以上城市運管服平臺建設全覆蓋。
資料圖
江蘇作為城鎮化先發地區,房屋建筑建設年代早,大量建筑進入了生命周期的“中老年”,安全隱患日益凸顯;地下管線等基礎設施錯綜復雜、材質老化、使用年限長,安全風險極大。江蘇要求各地推動利用數字技術實現動態監測,切實提升安全風險感知和防控能力,讓城市更安全。數字化轉型中,還要強化網絡安全保障,同步規劃、同步建設網絡安全與信息系統。以房屋安全數字化監管為例,要逐步實現房屋建筑安全管理從依賴人工巡查的“人防”到依托數字技術的“技防”轉變,探索形成覆蓋房屋全生命周期(包括房屋開發建設過程中的規劃設計、施工建造、竣工交付、房產交易以及房屋使用過程中的改擴建和裝修、不動產登記等)動態監管的“江蘇方案”。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