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車間里包裝艾柱。 王宇 攝
(資料圖片)
中新網南陽9月28日電 題:河南南陽中醫藥事業為何能頻頻“出圈”?
作者 王宇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隨著八段錦健康養生操舒緩音律的響起,河南省南陽市唐河體育文化廣場內的“中醫藥文化夜市”引來眾多市民駐足觀看。
9月26日晚,該縣30余名中醫專家通過針灸、推拿、按摩、中藥貼敷等中醫適宜技術手段,在“中醫藥文化夜市”上,免費為當地居民提供零距離體驗中醫藥服務。
“中藥香”代替“烤串香”,南陽將中醫服務與居民休閑娛樂結合在一起,已經成為便民惠民的“香餑餑”。
記者了解到,該活動自6月下旬啟動以來,目前已在南陽各地全面鋪開,這也是南陽市傳承中醫藥文化發展,打造民間“信中醫、愛中醫”文化氛圍的一項最新舉措。
除了“中醫藥文化夜市”,今年5月,南陽市中醫藥發展局還印發《南陽市萬名中醫師家庭簽約服務實施方案(試行)》,首批在唐河縣、臥龍區、西峽縣、淅川縣4個縣(區)開展試點后,已在全市全面推進,目前簽約人數已近400萬人,計劃到2022年年底實現全市常住人口簽約覆蓋90%以上。
“中醫是個寶,傳承創新不可少。”唐河縣中醫藥發展局局長李書平說,簽約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和慢病管理優勢,做好居民中醫藥基本健康服務管理,使重點人群人人享有“中醫藥保健師”。
南陽艾草企業生產車間。 王宇 攝
在唐河縣醫共體總醫院桐寨鋪分院,前來就診的村民絡繹不絕。診療室內,不但有傳統的拔罐、針灸等傳統中醫理療,還有現代化的艾草熏蒸設備。另外,“經方云網絡服務平臺”也正在發揮效用,通過這個平臺,附近村民不用進城就可以享受專家遠程會診服務。
作為醫圣故里,近年來,南陽在推動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路上一直在積極探索。
26日當天,2022年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走進名醫故里暨第十屆仲景論壇、第五屆艾產業發展大會開幕,張仲景故里、華佗故里、孫思邈故里、李時珍故里四地簽署合作聯盟,張伯禮、王琦、石學敏等眾多中醫藥界知名人士齊聚一堂,這也讓南陽再次成為焦點。
在參會嘉賓看來,無論是“中醫藥文化夜市”還是“萬名中醫師家庭簽約服務”,都是南陽市中醫藥事業“出圈”的具體表現。
為何南陽的中醫藥事業能頻頻“出圈”?
“南陽是醫圣張仲景的故里,仲景文化源遠流長。我們以萬名中醫師家庭簽約服務為抓手,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從根本上解決看病貴、看病難問題,著力提升群眾對中醫藥的獲得感。”南陽市中醫藥發展局局長崔書克說。
據了解,南陽歷史上盛產天然藥物2436種,其中擁有以“八大宛藥”為代表的道地名優藥材30余種,是全國著名的艾草之鄉、辛夷之鄉、山茱萸之鄉,這些都為南陽的中醫藥產業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除了充足的中草藥資源,南陽近年來一直還在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創空間、本地知名中醫藥品牌,再加上線上營銷,南陽已經把中醫藥產業的多元、跨界玩到了極致,打造出了一個豐富龐大的文化商業綜合IP項目。
記者在南陽藥益寶艾草制品有限公司看到,艾條、艾枕、艾灸貼、艾香皂……各式各樣的艾草制品琳瑯滿目。
據該公司總經理查洪付介紹,使用艾制品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文化,他們公司目前生產的艾草制品品種非常多,不但在國內暢銷,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華僑華人較多的國家也非常受歡迎。
如今,在南陽,像藥益寶這樣的艾草制品加工企業還有很多。
記者了解到,目前,南陽已經把中醫藥產業鏈作為21個重點產業鏈群之一,推進中醫藥產業轉型升級,該產業年產值已達300億元。其中,僅艾草種植面積近30萬畝,市場份額占全國的70%以上,年產值達110億元,已經成了全國最大的艾草種植基地和艾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在守正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中醫藥服務必將成為連接政府與百姓之間的民心之路和世界人民的共享之路。”崔書克說,如今,中醫藥在世界范圍的傳播與影響日益擴大,中醫藥已成國際交流合作特色名片,南陽將以建設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為帶動,在國際交流合作上實現新突破,推進南陽中醫藥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