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辭去映日荷花,喜迎蓮藕豐收,小小一枝藕,“蓮”通致富路。走進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四門閘村的蓮藕種植基地,只見滿塘的荷葉已經由“無邊綠”悄然變為“遍黃金”,身穿防水服的采藕工人正在藕塘中忙碌。經驗老到的采藕工一手拿著新挖的蓮藕,一手拿起水槍,挖出來的蓮藕經過高壓水槍的沖洗,瞬間褪去淤泥,呈現出本來的白玉色,看起來十分誘人。
“由于今年夏天天氣炎熱,蓮藕的生長狀態和產量都比往年要好,今年的畝產量能達到3500到4000斤。每天都有上千斤的蓮藕經清洗、包裝后,裝車發往各地市場。”三樹鎮四門閘村黨總支書記高剛介紹道。
四門閘村因水得名,靠水而興,得益于豐富的水資源及取水用水的便利,該村自2016年起加快土地流轉速度,引導農戶因地制宜發展淺水蓮藕種植產業,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發展蓮藕種植等產業。目前,蓮藕種植產業規模已達3400畝,年產蓮藕1300余萬斤,成為四門閘村的優勢特色主導產業。
蓮藕不僅豐富了百姓的“菜籃子”,鼓起了種植戶的“錢袋子”,還為一大批當地群眾提供了就業增收的“好路子”。一大早,該村村民胡翠芳就和其他村民一起趕到藕塘,投入到一天的勞作中。“與在外打工相比,家門口上班更舒心,忙時最多一個月有4000多元,一年也能賺個兩三萬塊。”胡翠芳笑著說。據了解,四門閘村蓮藕種植產業為50多個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除了掙薪金外,流轉了土地的村民還能拿租金,人均年增收上萬元。
蓮藕渾身上下都是寶,荷葉馨香、蓮蓬鮮嫩、藕尖香脆、蓮藕脆甜,一枝蓮藕可賣出百般花樣,都是市場上備受青睞的“香餑餑”。為進一步優化蓮藕產業結構,提升產品附加值,促進“蓮藕經濟”發展,該村深度挖掘“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在傳統的養殖基礎上開發蓮藕粗加工,并投入資金140萬元,建設蓮藕加工廠房1500平方米及配套冷庫1000立方米,形成了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蓮藕全產業鏈。與此同時,該村還積極開拓電商銷售思路,和拼多多的多多買菜等平臺合作,線上線下每天銷售近4萬斤,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30萬元。
“最近我們還與專業人才進行對接合作,用蓮藕皮來釀酒,1200斤蓮藕皮就能釀出來200斤酒,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深加工方向。”高剛樂呵呵地介紹道,下一步,四門閘村將充分發揮先導村與全區農業產業黨建聯盟示范引領作用,探索“農業+旅游”模式,積極招引“藕遇三樹、留蓮忘返”項目的市場投資主體,從賞荷花、收蓮子、采蓮藕,到荷葉、蓮蓬、蓮藕深加工,逐步形成觀賞、種植、加工、生產、銷售一體化生產鏈,著力打造集休閑農業、旅游觀光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帶動采摘園、農家樂、民宿等旅游產業,實現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特色產業推動鄉村振興新格局,真正讓小蓮藕變成大產業。(姚倩 張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