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用力往上抬啊!”10月1日清晨,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透過仙新路過江通道主塔,照射在橋面上,中鐵大橋局仙新路過江通道A2標引橋班組負責人殷中平和工友們一起,喊著號子,手提安全繩,爬上支架,開始了忙碌的工作。
扎鋼筋、支模板、搭架子……工地上熱火朝天,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焊工吳文顧不上欣賞橋上的風景,拿起焊槍投入緊張的工作中,麻利地焊接著大橋鋼筋錨點。豆大的汗水從他臉上滴下,他卻絲毫沒有放慢工作速度。
(相關資料圖)
26歲的吳文是工地上年紀最小的電焊工,老家在四川達州,今年3月復工就來到了仙新路項目,已有大半年沒有回家,因為搶工期,這個假期,他依然選擇堅守工作崗位。“目前南北兩座主塔已經全部封頂,國慶期間,要進行1號墩至6號墩橋梁主體建設工作,預計在10月底完成合龍,我肯定不能在自己這一環上拖后腿。”
與吳文一起在現場值守的還有項目上40多位工作人員,“工地上有很多四川、貴州老鄉,國慶假期他們都沒有回家,全員堅守建設一線,搶工期、保進度,全力全速推進仙新路過江通道建設,用實際行動向祖國獻禮,我們感到很驕傲。”
據介紹,仙新路大橋全長13.17公里,其中,大橋主跨1760米,主塔高263.8米,是國內在建的最大跨度單層懸索橋。
“7月下旬,我們完成上橫梁澆筑,主塔混凝土部分全部完工。”中鐵大橋局仙新路過江通道A2標項目職工閆旭表示,主塔封頂后,項目團隊著重進行引橋建設工作,按照計劃,年內將完成貓道建設,2024年仙新路過江通道就可具備通車條件。
“建成后開車從棲霞大道到江北大道僅需10分鐘,對緩解兩岸的交通瓶頸,以及提升過江通道的通行能力,推進寧鎮揚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閆旭信心滿滿,“攻堅克難,為祖國的基礎建設貢獻力量,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作出我們建橋人的貢獻。”
仙林路過江通道將是南京第6座長江大橋,此時,放眼長江南京段水面和水下,四處都是熱火朝天建設景象——
建寧西路過江通道、龍潭過江通道、地鐵4號線二期過江通道如火如荼施工中,錦文路過江通道加快推進前期工作,上元門過江通道已經完成水下地質勘探……一條條過江通道從“虛線”變“實線”,像“大動脈”一樣,為城市的發展輸送著生生不息的能量,推動著江南江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根據《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2020-2035年)》,到2035年,南京共規劃過江通道24處,共計27條。截至目前,南京已建成8條公路過江通道、3條軌道交通過江通道、2條鐵路過江通道。算上2022年底即將通車的和燕路過江通道,南京近10年將共計開通6條過江通道。
10年來,南京持續加快過江通道建設,從之前五六年建成一條過江通道,到最近每兩年就有至少一條過江通道建成通車,南京長江兩岸聯系前所未有之緊密,真正從“秦淮河時代”邁入“揚子江時代”。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記者 孫秦旺 胡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