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為江淮生態經濟區的核心板塊,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生態底色鮮明,發展潛力巨大。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該縣牢牢把握“綠色低碳”這個“破題之鑰”,加快推動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走出了一條彰顯建湖特色優勢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十年奮進,砥礪前行。建湖縣堅持把綠色低碳經濟作為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跑出了產業發展的“加速度”。位于高新區的高測20GW光伏大硅片項目從去年9月開工建設,今年8月份就開始滿產,充分展示了該縣服務項目的速度和力度。項目由青島高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目前一期已進入滿產狀態,二期項目正如火如荼進行。一、二期全面投運后,可年產20GW單晶硅片,實現銷售80億元、稅收2億元。
“我們正在推進‘六化’建設,打造鹽城高測數字化工廠,通過麥斯系統、視覺成像系統實現生產信息化,以設備自動化和工業互聯網技術推進生產自動化。”青島高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秀濤介紹說。
近三年分別招引超億元項目104個、159個、177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8家,中國馳名商標13個。一組數字展現了建湖縣圍繞“高層次推進工業強縣取得更大突破”目標,積極發展數字核心產業的決心和成果。
“緊扣重點產業鏈空白點、薄弱點、突破點,組織開展全縣招商引資‘百日攻堅’、深圳電子信息產業招商等活動,加快實施營商環境評價對標提升方案,積極幫助企業、項目爭取項目資金、能耗指標,打造長三角一流的營商環境,努力以優質的服務為全縣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發改力量。”該縣發改委主任李定軍表示。
奮進的十年,也是綠色能源替代進程空前加速的十年。黨的十八大以來,建湖縣堅持以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為導向,積極搶抓“雙碳”風口,大力實施“產業強鏈”三年行動計劃,謀劃開展“企業大走訪、項目大推進、產業大招商”活動,確保“十四五”末三大主導產業總量突破1500億元。大力實施工業企業能級提升行動計劃,推進企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十百千萬”工程,計劃利用3年時間培育重點企業1000家。
“目前在‘雙碳’目標下,新能源汽車發展速度非常快,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在中國銷售量將占比50%,這對我們來講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因為目前滲透率還不足5%,所以未來的十年會有10倍以上發展潛力。”蘇州綠控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磊告訴記者。
從“轉型跨越”到“高質量發展排頭兵”,十年來,建湖縣工業經濟發展目標一脈相承。從石油機械、節能電光源兩大特色產業到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新能源三大主導產業,特色產業的發展不斷向綠色化、數字化轉型,加速向高端產業鏈、高質產品鏈、高效價值鏈攀升,抓龍頭、筑鏈條、壯筋骨效果顯著。
十年來,建湖縣地區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308.43億元提升到 2021年的662.5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8.1%,GDP總量于2021年邁上600億元新臺階。2022年前三季度,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3.1億元,同比增長4.0%。站在新的起點上,廣大干群只爭朝夕、砥礪奮進,拼搏進取、跨越趕超,勇當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奮力建設“強富美高”現代化新建湖,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作者: 廖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