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在App上K歌了?25歲的思佳(化名)打開自己手機里的全民K歌,一共發布過18首歌曲,最早的一首追溯到2016年5月,最后一首的發布時間也已經是2020年2月了。“以前經常躲在廁所和浴室一遍一遍地在手機K歌,因為浴室里錄混響的效果特別好。”大學時的思佳還是個K歌的狂熱愛好者,不過現在,她更喜歡刷微博和抖音。
思佳的情況是很多人的縮影。數據顯示,在三年半的時間內,騰訊音樂在線音樂服務的月活躍用戶流失6000萬;9月,網易云音樂旗下“音街”宣布關停,首款音樂社交APPMUS開放注冊不到一天就下架。近年來,互聯網音樂行業轉向存量紅利時代,在短視頻和直播平臺夾擊下,不斷探索“+社交”的新模式,希望能夠扭轉局面。
“音街”關停 互聯網音樂轉向存量紅利時代
“再見!音街!9月30日正式關停!”9月4日,一則公告宣布了音街App的結局。從2020年6月16日到2022年9月30日,作為網易云音樂旗下獨立的K歌平臺,“壽命”停在了兩年零三個月這個時間節點。
隨著音街宣布關停,好似大家才又一次想起K歌平臺的存在。你能說出哪些在線K歌平臺?大部分人能脫口而出的就只有全民K歌和唱吧。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8月網絡K歌類移動應用排行榜中,使用全民K歌的獨立設備為9687萬臺,第二名的唱吧 App 是605臺,數據不過全民 K 歌的零頭。
記者發現,就算是占據著近乎80%在線K市場份額的全民K歌,也逃不開環比增幅不斷下跌的情況。而全名K歌背靠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其音樂服務也在不斷走低,從移動端月活躍用戶數看,騰訊音樂在線音樂服務在2019年至2021年用戶數分別為6.53億、6.44億、6.22億,2022年第二季度,該數值跌穿6億,下降至5.93億。在三年半的時間內,騰訊音樂在線音樂服務的月活躍用戶流失6000萬。
“上次打開音樂軟件好像是兩個月前的事了,當時下班回家,在路上聽到一個特別熟悉的旋律,就打開網易云音樂聽音識曲。”每次換手機,25歲的思佳總是會固定下載幾個音樂軟件,可不知從何時開始,打開這些音樂軟件的次數卻越來越少。軟件占著手機內存,可是卸載掉要用的時候還要重新下載,“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顯然,互聯網音樂行業轉向存量紅利時代。同時,越來越多的用戶就像思佳一樣,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被微博、抖音等社交和短視頻平臺搶占,不少人表示“在抖音連麥K歌的體驗感比自己悶頭一個人唱更有意思。”不過,在短視頻和直播平臺的夾擊下,網易音樂和騰訊音樂兩大巨頭,也都在不斷尋求新的發展模式,希望能夠扭轉局面。
MUS“閃現”
平臺不斷探索“+社交”模式
近年來,各大移動音樂平臺不斷“上新”多款音樂類的泛娛樂App,開發出形形色色的“+社交”模式,音樂與社交的組合已然成為移動音樂平臺發掘音樂內容價值,擴大用戶群體,激活用戶活力的方式,
9月27日,還沒等音街App正式關停,網易云音樂旗下音樂社交軟件MUS正式開放注冊。“感覺有點像相親交友類App,MUS會給你推薦好友,點桃心表示有好感,點叉叉表示無感,你還可以給對方發送文字和表情。”MUS一開放注冊婷婷(化名)就體驗了一把,她向記者透露,注冊有四個常規步驟,昵稱、性別、生日、頭像,就是上傳圖片的時候,特別標注了不能是風景照、卡通/動畫,得是自己本人面部沒有遮擋的照片,跟相親提供真實照片一樣。
“品味相似,總會相遇。”網易云音樂方面這樣介紹:MUS的核心玩法,便是幫助用戶通過音樂認識靈魂契合的好友。音樂模式下,用戶可以更關注同頻朋友推薦的好音樂;而交友模式下,用戶不僅能發現好音樂,還能高效地結識同頻朋友。
不過,就在開放注冊的當天傍晚,網易音樂官方表示將延遲開放,后續進一步優化產品體驗,晚間又稱暫做下架處理。記者搜索發現,目前,包括蘋果、華為在內的幾大手機應用商店已經搜索不到這款App,不過,已下載和注冊的用戶仍可正常使用。
跟音街一樣,MUS也是主打“年輕人社交”概念的音樂類泛娛樂平臺。不禁讓人懷疑,MUS將接替音街完成網易音樂繼續在“音樂社交”方向的探索。盡管在上線當天“曇花一現”,不過MUS抓住“音樂品位成為個性標簽和交友標準”這一核心玩法,確實帶來不小的驚喜和期待。
(商報見習記者 王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