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常州好“豐”景 | 智能化收割助力6萬畝水稻開鐮
來源:常州市武進區 編輯:時晟昊 發布于 2022-10-22 10:46:17
又到一年一度的秋收季,因今年氣候特殊,常州市武進區大部分水稻品種成熟期較常年提早3天左右,預計集中收割期在10月22日到11月15日,目前農戶已經開始零星收割。
記者了解到,今年武進全區的水稻種植面積為6萬畝,目前早稻已經開始收割。常州郭魯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郭飛介紹,每年秋收季,除了做好自家800畝耕地的秋收工作之外,他們還承擔著附近地區共3000畝耕地的秋收秋種工作。郭飛說,從現在開始,合作社里的烘干機將持續工作一個月左右。為了高效、省力,今年合作社還引進了智能化的無人收割機。
常州郭魯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郭飛表示:今年引進無人收割機,既省了人力也吸引了年輕人。原來的機器是人工來開,年輕人不愿意干,現在用智能的他們愿意。
在武進,像郭飛這樣的種植大戶不在少數,如今的農民生活早已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武進區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超過96%,智能化水平也在逐年提升,為高質高效農業提供技術保障。據了解,今年我區水稻經歷了持續高溫和短暫低溫,產量并未受到影響,預計平均畝產在640公斤左右。其中,優良食味水稻品種的種植面積占比達到了75%以上,主要有南粳46、武科粳7375、香軟玉等品種,目前已經形成以品種主導市場價格的機制。
武進區農業綜合管理服務中心種子科(作栽科)科長徐正表示:今年對特別早熟的品種和特別晚熟的品種,可能產量上有一點影響,但今年的主推品種和主體品種,總產量比較穩定。預計今年的水稻產量與去年持平或者略增。現在要為水稻及時收獲做準備,田里面快成熟的品種要提前一個星期左右及時脫水。現在是零星收割一部分優質大米。
隨著秋收的推進,本地新米也將陸續上市。武進區的水稻種植以粳稻為主,主要集中在前黃、洛陽和雪堰等地。這幾年,種植大戶們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產業化道路,自產自銷,也為農民增收開拓了方向。(施劼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