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發展產業是增加脫貧戶收入的重要途徑。今年前三季度,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加快發展,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眼下,正是肉牛貼膘增肥的時候,甘肅慶陽合水縣劉家莊村村民張興平,正抓緊時間給20幾頭肉牛增加精選營養飼料。張興平曾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后,當地政府根據他的實際情況和專長,給他提供優惠貸款和技術服務,幫他發展起肉牛養殖。
秋收時節,四川阿壩州小金縣的蘋果喜獲豐收。脫貧摘帽后,小金縣探索“片區黨建+產業”的模式,發展特色產業,持續增加脫貧戶收入。
在沃日鎮,鎮里將有技術、懂管理、善經營的黨員組織起來,組建產業規劃、項目推進、田間管理、財務監督4個黨小組,調優種植結構,改良蘋果品種,通過“線上+線下”售賣,3200多畝蘋果銷售額超過1500萬元。
通過“片區黨建+產業”模式,小金縣發展起蘋果、高山玫瑰、生態蔬菜、高原牦牛、釀酒葡萄等特色產業,帶動37000多人,基本覆蓋所有脫貧人口,人均年增收3400元左右。
目前,全國832個脫貧縣每個縣都培育了2—3個優勢突出、帶動能力強的主導產業,中央銜接資金用于產業發展的比重達到5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