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楊月)11月10日,江蘇省檢察機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江河湖海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情況。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1-10月,江蘇檢察機關堅持司法為民,共辦理涉水公益訴訟案件743件,督促治理恢復被污染水源地27處,督促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河道70余公里,督促回收和清理各類垃圾、固體廢物2.9萬噸,追償修復生態、治理環境費用5000萬余元。
江蘇跨江濱海、水網密布、海陸相鄰,江河湖海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不僅是環境問題,更是發展問題、民生問題。
在共抓長江大保護方面,全省檢察機關加大公益訴訟辦案力度,守護一江清水。積極推進長江船舶污染治理,截至目前,沿江八市檢察機關已摸排線索19條,進行公益訴訟立案10件。強化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全省檢察機關針對違反禁漁區、禁漁期規定進行捕撈,或者使用禁用的漁具、方式進行捕撈等違法行為,辦理了一批公益訴訟案件。省檢察院堅持法律監督與民主監督聯動,組織“滬蘇同行·守護長江”活動,積極推進“益心為公”檢察云平臺試點,發揮志愿者在線索提供、檢察聽證、專業咨詢、跟蹤觀察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截至目前,全省三級院共招募志愿者1875人,涵蓋生態環境、審計、計算機應用等多個領域。
江蘇是“運河大省”,更是“中國大運河”的核心地區,江蘇檢察機關圍繞建設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以生態保護和文化遺產保護為抓手,履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江蘇境內沿河八市檢察機關通過簽署《關于建立大運河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聯動協作保護機制》,成立“大運河保護聯盟”,協調多個部門形成工作合力,開展“共護美麗運河工作”。
江蘇境內湖泊眾多,檢察機關注重流域協同治理,推動解決圍湖造地等問題,努力為湖泊水質提供司法保障。在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指導下,滬蘇浙檢察機關會簽《關于環太湖流域生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跨省際區劃管轄協作意見》;蘇魯豫皖四省檢察機關會簽《關于深化跨省協作配合加強南四湖流域檢察公益保護的意見》;蘇皖兩省檢察機關共同會簽《關于環石臼湖、洪澤湖流域生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跨省際區劃管轄協作意見》。
“加大海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力度,更好服務海洋強國建設,檢察機關需要發揮更大作用。”江蘇省檢察院副檢察長陶國中表示,江蘇檢察機關通過探索創新海洋生態修復方式,堅持恢復性司法理念,將增殖放流、勞務代償等生態修復方式引入司法實踐。同時研究補充鑒定標準,探索海洋生態保護檢察路徑。
發布會上,還公布了江蘇涉水檢察公益訴訟的5個典型案例,涉及長江、大運河、太湖、海洋等水域。其中揚州某縣檢察院督促保護大運河沿岸劉堡減水閘遺址行政公益訴訟案,是一起兼具大運河文化遺址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的公益訴訟案件。檢察機關針對文化遺產保護不力問題召開公開聽證和圓桌會議,協調多個部門形成工作合力,推動大運河文化傳承和生態環境治理融合保護,解決劉堡減水閘周邊運河生態污染問題,構建“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系統治理、長效保護”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