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清晨,呵氣成霧。走進清鎮市衛城鎮,人們已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相關資料圖)
劉惠經營的衛城鎮電商綜合服務中心是一間臨街門面,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農具農資及生活用品。
“農忙的時候,早上7點就開門了。每天,好多村的電商站點都到這里拿貨。遇到采收的季節,各個村級站點也會把當季農產品的信息報上來,我匯總后上報市電商中心。對接好買家,老百姓的農產品直接線上銷售。”談起這幾年經營電商中心的成果,劉惠心中滿是成就感。
農具下村,農產品上行……這些過去讓劉惠感到陌生的詞匯,如今已變成了她日常的工作。
前不久,金旗村的一位老鄉給劉惠打來電話:“我們的獼猴桃要成熟了,但銷路還沒找到,你能不能幫我們想想辦法?”劉惠立即將該情況轉告給貴州捷事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杰。隨后,黃杰在電商中心群里發布了求購信息,并在電商平臺開啟購買渠道。
擴大“朋友圈”,信息資源互通。短短幾天時間,金旗村就收到了大量獼猴桃訂單。
對于經營多年電商的黃杰來說,這樣“急賣”的案例并不鮮見。在他看來,農產品不僅要賣得出,還要賣得好、賣得久。
“2019年,我們與衛城鎮合作,在每個村開設一個電商服務實體店,業務涵蓋了綜合超市、在線購物、農產品銷售、水電繳納、金融業務等,老百姓買、賣產品都會到店里來?!秉S杰總結,通過村級站點的開設,衛城鎮各個村組建起“朋友圈”,也挖掘出一批“叫得響”的農產品品牌。從“衛城辣子雞”到“衛城八大碗”“尋味貴州”系列產品等農特產品,迅速打開了線上出山渠道。
有了衛城鎮的成功案例做基礎,2020年,黃杰在清鎮市9個鄉鎮開辦電商服務站,并深入131個村開設實體店,通過線上、線下、移動終端相結合,形成了“綜合超市+電商+生活服務+物流”的多功能發展模式,有效解決了當地農村商品不豐富、消費不便利等的問題。
農村電商,為打通農產品供應鏈“最初一公里”帶來了新思路。省商務廳的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我省獲批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89個,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72個,創建省級電子商務示范縣項目37個。2022年上半年,貴州省網絡零售額達258.98億元,同比上年增長80.59%,活躍商家數突破15萬個。
越來越多的新農人加入進來,越來越多的農產品踏上了“電商路”,農村電商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一碼貴州”首當其沖跑出加速度。截至2022年10月8日,平臺累計吸納省內外4.87萬家企業入駐,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包括特色農產品、工藝品、酒店預訂、出行車票、外賣點餐等不同類型的商品23.4萬個,完成了770.31萬筆交易訂單,交易額達229.88億元。
各種電商渠道推動農產品“上行”不斷提速。今年,東方甄選貴州專場直播帶貨活動,以及省電商產業協會聯合貴州電商職院舉辦的貴州直播比賽等直播帶貨活動中,推動銷售貴州高山茶、關嶺牛肉、菌菇干貨、酸湯粉等貴州農產品交易約7900萬元;在抖音平臺開展“山貨上頭條”活動期間,共吸引2000余家貴州企業及新農人參與,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方式,帶動5100余款貴州農特產品熱銷,推動200萬單黔貨出山,成交金額突破9000萬元……
電商助推農產品加速出山,也助力電商從業者不斷擴展“朋友圈”,開拓新路徑?!敖酉聛?,我們準備把市場擴大到粵港澳大灣區。聯通供需信息,推動線上下單、線下種植,讓更多大宗農產品走出去,激發更多鄉村振興的潛在能量?!秉S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