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住宅。陳晨 攝
農貿市場,是城市文明的窗口。近年來,作為揚州首批五星級農貿市場,運河佳園農貿市場通過改造硬件設施提升市場環境,改造軟件設施提升服務質量,讓“煙火氣”里勁吹“文明風”,做到惠民生、解民憂、暖民心。
【資料圖】
“隨手學”書架。
硬件上下功夫
增設一臺“吞腐獸”
易腐垃圾變成有機肥料
一到清晨,運河佳園農貿市場就開始熱鬧起來。走在市場內,干凈整潔的環境獲得群眾一致好評,有市民感慨:“每天人來人往,地面卻干凈整潔,就連殘根剩葉都難見到。”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這家農貿市場有一臺神奇的“吞腐獸”。10日上午9點,保潔員吳信琴換上工作服,戴上口罩和手套,走進市場,將每一家商戶門前的垃圾桶,推到位于市場外東北側的一處“易腐垃圾處理中心”,開始了一天的垃圾分揀工作。
吳信琴先將其中一個垃圾桶擺放至分揀平臺的軌道上,啟動電源,垃圾桶被抬起,垃圾被傾倒至分揀平臺。之后,她通過人工分類,將菜梗菜葉、果皮果殼等易腐垃圾分揀出來,剩余的垃圾重新裝桶,推運到“易腐垃圾處理中心”外面的垃圾中轉站。
“接下來就是易腐垃圾處理機發揮功效的時候了。”廣陵區曲江街道太平村黨總支書記潘磊說,易腐垃圾進入這臺機器后,通過生物酶進行分解、發酵,最終變廢為寶,轉變成有機肥料。“易腐垃圾處理中心”自2019年建成投用以來,農貿市場日均產生的2噸垃圾得到了有效利用,極大提升了市場的整體環境。
志愿者在幫老人買菜。
軟件上再發力
建立一支“幫幫隊”
搭把手破解老人買菜難
上午10點,太平村村民李文妹老人在運河佳園農貿市場買菜,身邊總是跟著一名身穿紅白馬甲的志愿者。志愿者一邊攙扶老人,一邊幫忙拎菜。
考慮到一些老年人買菜會遇到走不動、拎不動等難題,近日,太平村依托“黨報學習站”平臺,除了在市場內部設立“隨手學”書架,打造學習宣傳文明新風新陣地,還組建了一支由村干部、老黨員組成的“幫幫隊”,以學促干,專門為老人、殘疾人提供“你買菜, 我來拎”特色服務,破解老人、殘疾人等群體“買菜難”問題。
記者在現場看見,志愿者韓英來回行走在蔬菜區、肉類區,只要見到有老人、殘疾人,她就會主動上前,熱情地說:“我來幫您搭把手!”雖然起初大多數老人都會擺擺手,不想麻煩韓英,但在她的堅持下,大家最終都會欣然接受服務,并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贊:“你們想得太周到了,為你們點贊。”
“運河佳園農貿市場每天的客流量較大,以周邊老舊小區的老年居民為主。”潘磊說,“你買菜, 我來拎”是太平村開展“紅色菜籃”公益項目的延伸服務。“紅色菜籃”是讓愛心“走出去”,由各個愛心商戶捐贈菜品,再由志愿者送到困難家庭手中。而“你買菜,我來拎”是讓愛心“留下來”,通過一次次“幫拎一把”“護送一段”“關心一聲”,解決老人買菜難題。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蔬果飄香的菜市場里不僅裝著一日三餐的柴米油鹽,還蘊含著平凡生活里的小溫暖,是百姓獲得感、幸福感的來源。”潘磊說,太平村持續在硬件提升、環境改觀、秩序改善、服務增效等方面,對運河佳園農貿市場進行改造提升,讓市場的“顏值”和“氣質”都得到大幅提升,成為充滿文明味的“人間煙火地”。通訊員 杜易 記者 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