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場是北方牧民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按季節、逐水草,牧民趕著牲畜在春、夏、秋、冬不同的牧場之間遷徙、輪牧。最近一段時間,新疆伊犁河谷的130多萬頭牲畜開始冬季轉場,今年當地加大推廣機械化轉場,有效提高了轉場效率。
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牛、羊、馬等牲畜分類坐上了專屬貨車,前往300公里外的遠冬牧場。
新疆伊犁州霍城縣蘭干鎮鎮長 伊力夏提·丁木拉提:山里面有雪,路比較滑,所以我們在晚上裝,早晨早早地出發,在天黑之前趕到目的地,一般這個三層的車裝到260(只羊)左右。
(資料圖)
按照市場價格,當地機械化轉場費用約為小畜每只15元左右、大畜每頭(匹)60元左右。為鼓勵牧民采用機械化轉場,相關部門統一協調車輛、制訂轉場計劃,并給予相應的轉場補貼,大大降低了牧民機械化轉場的成本。
新疆伊犁州伊寧市巴彥岱鎮牧民 庫瓦尼別克·阿吾力江:飼料、面粉等東西全部準備好了,政府給我們出了車,現在政府給我們掏(補助),我們心里面也很高興,節省差不多4000塊錢。
與過去動輒七八天的傳統轉場方式相比,機械化轉場大大縮短了時間、減少了人力物力、降低了路途中牲畜的損失。
據統計,今年伊犁河谷共9200多戶牧民的130多萬頭(只)牲畜要進行冬季轉場,其中實行機械化轉場的牲畜達到66萬頭(只),超過五成,較往年提高了三成左右。預計,今年冬季轉場工作將于12月初完成。
除了實行機械化轉場外,新疆伊犁河谷的其他牲畜則沿用傳統方式轉場,或是在牧民定居點及農區就地過冬。為此,相關部門多措并舉,加大了飼草料的儲備,助力冬季牧業生產平穩有序。
在伊犁州昭蘇縣、特克斯縣,由于秋牧場與冬牧場之間的距離不太遠,不少牧民選擇傳統轉場和機械轉場相結合的方式。
昭蘇縣薩爾闊布鄉庫爾克勒德克村村民 阿依包生·杰恩斯別克:小的那些牲畜,羊、牛犢子用車拉到冬牧場,我們現在就負責把牛和馬(等)大牲畜趕著走。
為確保冬季轉場順利進行,相關部門在轉場途中設立中轉點,為過路的牧民提供飼草、住宿等服務。
針對今年冬季牲畜存欄量增加、生產資料調運難度大等特點,各地還動員牧民將牲畜留在定居點就地越冬。
霍爾果斯市農業農村局干部 管鵬:今年通過本地儲備加外地調運,截至目前已完成飼草料儲備9.7萬噸,能夠滿足全市13.8萬頭(只)牲畜越冬需求。同時,樹立“避災畜牧業”理念,建設完成鄉級儲備點2個,儲備應急物資、草料110余噸,以備不時之需。
據統計,今年伊犁河谷有近500萬頭(只)牲畜將在牧民定居點過冬,比去年增加了100萬頭(只)左右。目前,伊犁河谷已儲備飼草料1500余萬噸,基本滿足牲畜越冬度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