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朵鮮花可以芬芳多久?一株苗木可以“走”多遠?一片花卉可以長成多大的產業?泰州市海陵區著力打造現代園藝科技產業示范園項目,堅持科技創新集成、生態綠色發展、產業融合發展的理念,“以花為媒”,讓特色花海綻放“美麗經濟”,以重大項目建設的成效夯實鄉村振興的“里子”。
連日來,工人們在江蘇省泰州市現代園藝科技產業示范園花卉生產基地忙著管護、包裝、外運鮮花,供應市場。智能溫室大棚內,工人師傅們正在進行紅掌杯苗的換盆工作,以此來適應紅掌生長的需要。紅的花,綠的葉,置身紅掌花海中有一種別樣的浪漫。得益于科技賦能,原本只能生長于熱帶雨林的紅掌在海陵生根發芽。
“紅掌原產地是歐洲荷蘭,屬于高端花卉,可以一年四季開花,紅紅火火煞是好看,家里、辦公室都能擺放,既能美化環境,又有美好寓意。”飛彩園藝總經理周笙告訴記者,2017年,他回到家鄉罡楊鎮投資花卉產業,項目總投資近1億元。首期投資1500萬元,在罡門村流轉了300多畝土地,建成2萬平方米標準化智能溫室大棚,進行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花卉種植,全過程實現濕度、溫度、光照、營養液配方智能化控制。二期項目于2020年5月運營,現在可年產鮮花60萬盆,銷售額達1500萬元。
在富民強村的持續探索中,罡門村鎖定“優質農業項目”。2017年,飛彩項目招引落戶后,僅土地流轉費用每年每畝就有1100元,而且所有用工全部是村里的,進一步帶動了本地農民增收致富。
2020年,罡門村與飛彩園藝開展村企聯建,利用飛彩園藝的示范效應,招引了一鳴農業、百齊園藝等高效農業項目落戶,抱團發展花卉產業。2021年,依托罡門村及楊莊社區,罡楊鮮花產業園成立。目前,該產業園已建成智能溫室大棚7萬平方米,在建花卉大棚6萬平方米,主要生產紅掌、鳳梨、蝴蝶蘭、竹芋等種苗種球及盆栽花卉、四季草花等高品質花卉,其中僅紅掌就有阿拉巴馬、特倫薩、馬都拉、驕陽、粉皇冠、密歇根等20多個品種。
據了解,產業示范園在建設之初,一直將科技創新集成放在首位,采用5G全場景智能化分布式數字農業應用系統,在20萬平方米的室內花卉生產基地內,23個智能溫室大棚排列井然,萬能自吸式苗床系統、外圍護光譜避蟲膜、全雨水收集配套生物凈化處理系統……十多項自主研發的技術讓鋼結構的智能溫室科技感十足。作為智能溫室的“心臟”,中央能源站更是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完美契合。 “中央能源站有兩方面的優勢。第一是節能,供暖全年的成本約為10元每平米,而普通溫室的成本達到60元每平米。第二是減排,經測算,一年能夠減少1.44萬噸的碳排放,節省能源成本315萬元。”泰州市蘇中園藝有限公司設施工程部負責人尤鵬皓介紹說。
高科技帶來高品質,目前產業園生產的紅掌、鳳梨、竹芋等花卉受到了市場的青睞,僅蘇中園藝一家公司一個月的花卉產量就達9萬多盆,主要銷往杭州、南京等周邊城市。鮮花生產供不應求,產業示范園的發展步入“快車道”。
“美麗經濟”既要有顏值,更要有產值,作為單體大、集成度高的智能溫室大棚示范應用基地,泰州現代園藝科技產業示范園投資2.6億元,每年可以生產高品質的盆花300萬盆,銷售額6000萬元左右,每年的凈利潤1000萬元左右,帶動當地150名農民就業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當前,該項目正按照“規模種植、精品養殖、生態旅游”的發展思路,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助力鄉村振興,初步形成了以鮮花產業為特色的城郊型現代農業。接下來,海陵區將繼續“以花為媒”,圍繞“花文化”繼續做好“花”樣文章,通過“美麗經濟”與文旅產業的融合,進一步推動傳統農業向城郊高端農業的方向轉變,向農文旅融合的方向轉變,向構建農產品公共服務平臺的方向轉變,助推高效農業這朵致富花“越開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