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方掉頭車道后延了,市民過斑馬線,就放心多了。”在南京市龍蟠中路龍蟠結石醫(yī)院路口,市民陳毅偉比劃著說。
(資料圖)
記者12月1日從南京市建委獲悉,隨著玄武大道兩處點位完成主體施工,進入收邊收口階段,今年南京市政府民生實事重要內容的15處小微堵點改造,基本全面完成。
龍蟠中路結石醫(yī)院路口小微堵點改造前。
該路口小微堵點改造后。
龍幡中路至龍蟠結石醫(yī)院這處路口,過去的汽車掉頭等待區(qū)位于高架橋墩的前方。這樣,車輛等待掉頭時,就會占據(jù)斑馬線,等待綠燈放行。如此,就會與過斑馬線的行人、非機動車存在交叉,既影響交通,也存在安全隱患。
此次改造,拆除路口北側6米寬的中分帶,硬化為掉頭開口,這樣靠近斑馬線的直行掉頭標識,就變成了直行標識。車輛由過去的越過斑馬線,變成了提前在橋墩內側掉頭。記者看到,與過去不同,車輛不用再開過斑馬線等紅綠燈,而是提前選擇掉頭車道,通行效率提高,安全性也改善了。
啟迪大街—繞城公路下方改造前。
該處小微堵點改造后效果。
啟迪大街—繞城公路下涵洞此次改造也效果明顯。由于這里是啟迪大街、繞城公路南北匝道、馬群南路和顧家營路多條道路的相交點,早晚高峰期車流量較大。但下穿繞城公路的涵洞僅50米長,路段過短導致車輛排隊等待區(qū)域不足,容易產生擁堵。
改造中,對兩側人行道和綠地進行硬化,改造為4.5米寬的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并增設隔離護欄。這樣涵洞下機動車道數(shù)量增加,減少了車輛排隊等待時間。“橋下空間寬了,人車互不干擾,蠻好的。”騎車路過的市民表示。
據(jù)了解,南京市自2018年啟動小微堵點改造調研,2019年實施首批28個小微堵點改造項目。2020年以來,小微堵點改造連續(xù)三年被列入南京市年度十類民生實事項目。南京市建委會同公安交管局共排定改造計劃,通過“一點一策、因地制宜”的“微創(chuàng)手術”為城市“活血舒絡”,著力解決市民群眾“急難愁盼”。
今年15個項目的完工,使得5年來南京市累計完成86處小微堵點改造,治堵“小切口”收獲民生“大效益”。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何鋼
圖片來源:南京市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