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給我們送藥,還有醫生上門問診,是給老百姓辦實事!”看著來到家門口的社區醫生和工作人員,重慶兩江新區天宮殿街道紅楓路社區居民李懋林豎起了大拇指。
今年65歲的李懋林患有高血壓,子女不在身邊,平日里和老伴互相照料。這兩天,李懋林家中儲備的藥物用完了,他感到胸口發悶、喘不上氣,不免有些擔心,想起社區前幾天剛發的“便民服務卡”,他撥通了卡上社區工作人員蘇雅麗的電話。
“李大爺,您別擔心。”電話那頭,蘇雅麗耐心安慰著老人,隨即來到天宮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向負責中醫和慢病診療的坐診醫生潘平說明老人的情況,兩人商量著帶上降壓藥和防治新冠中藥包,上門為李大爺測量血壓、解答疑問。
(相關資料圖)
醫生為李大爺測量血壓。新華社發(張婷婷 攝)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的網底,隨著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優化,其作用尤為突出。兩江新區建立起“一卡四清單”機制,由街道、社區及時協調各方資源,為居民就醫用藥提供“點對點”幫助,推動社區醫療體系高效運行,從中受益的特殊群體群眾接近10萬名。
“一卡”是面向有獨居老人、孕產婦、殘疾人、3歲以下嬰幼兒、慢性病患者等五類特殊人群的家庭發放的“便民服務卡”;“四清單”則是《60歲以上重點人群疫苗接種情況明細表》《65歲以上人員健康狀況明細表》《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管理明細表》和《五類特殊人群明細表》,范圍覆蓋兩江新區8個街道共59個社區,以轄區社區網格為基礎單位,準確摸排動態掌握相關重點人群就醫用藥需求。
記者看到,“便民服務卡”上標注著兩江新區發熱門診地址及聯系方式,還印有所在社區干部及網格員的姓名及電話,方便有就醫購藥、出行、上門疫苗接種等需求的居民及時聯系。針對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等失能居民,家庭醫生團隊還可提供上門服務,讓居民在家門口看病、開藥。
“前期我們逐一上門登記了居民的健康情況,制作了清單,詳細列出相關人群的年齡、疫苗接種情況、聯系方式等信息。”蘇雅麗說,針對65歲以上老年居民,清單中還詳細記錄了是否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慢阻肺等基礎疾病情況,由工作人員每日跟進關注重點人群健康狀況。
為協助解決特殊人群買藥難問題,兩江新區還推出了代買代送“醫藥包”服務。在鴛鴦街道,當地8個社區各組建了一支由社區干部、網格員或志愿者組成的藥品配送小分隊,根據群眾申請提供服務。
12月21日,家住美利山小區的張婆婆向所在鴛鴦街道金嶺社區求助購買止咳藥。接到信息后,社區居委會副主任趙會莉立即來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購買到相關藥物,并委托志愿者送到了張婆婆家。截至目前,兩江新區59個社區均至少組建了1支社區藥品配送小分隊,以“自助申請+主動送藥”等形式開展代買代送藥品服務,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線上問診后配送到家。
“我們將繼續按照‘健康監測、分類管理、上下聯動、有效救治’原則,用好醫療資源配置、疫苗接種、接訴即辦等專班機制,進一步加強對65歲以上老人和五類特殊人群的分級分類醫療服務,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連續性。”兩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皮濤說。(記者周聞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