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如何堅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寒冬里,江蘇揚州12所互聯網醫院上千名醫生24小時在線“屏對屏”望聞問切,調配醫生進駐藥店大堂坐診,社區和熱心市民聯手托起“共享藥箱”,醫藥企業滿負荷產運抗疫藥品物資……從發熱門診的“云診療”到便民診療點、家庭醫生熱線的“云分布”,再到社區居民調劑余缺“云藥箱”,揚州努力科學調配各種疫情防治資源。這個寒冬,人們同心同向,驅散疫情陰霾的力量在“云”集。
從一張 “云診療網”
(資料圖)
看發熱門診診療“全天候”
“醫生,您好!我這兩天渾身酸痛……”
“測量體溫了嗎?怕冷畏寒嗎?”……
12月24日上午8點,市民華女士通過手機視頻連線揚州蘇北人民醫院呼吸科“云診室”,與值班醫生“屏對屏”對話。
望聞問切,對癥下藥。10分鐘后,華女士問診結束,她連聲感嘆:“拿個手機,足不出戶就能看病,省得打車去醫院,真的很方便”。
借助互聯網醫院平臺,蘇北人民醫院在門診六樓開設“云診室”,58個科室的500名醫生輪流上線。“互聯網醫院每天都可以掛號,不分節假日,只要有病人掛號,我們手機上就會有提示,可以通過文字、語音、視頻等方式進行交流。”蘇北人民醫院對外合作處處長謝萍介紹。
最近這段時間,新冠感染高發,蘇北人民醫院每天的互聯網門診量約為800人次,最多的一天達到了920人次,相較之前的門診量翻了三倍多。
發展互聯網醫院,促進遠程醫療,是方便群眾看病就醫、推動分級診療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揚州全市三級醫院均已建成互聯網醫院。孕產婦和兒童這類人群更需要保護,揚州市婦幼保健院互聯網醫院近期開設20個科室,53名專家參與診療。
疫情當下,為降低前往醫院就診交叉感染的風險
滿足更多民眾就醫需求
揚州市衛生健康委發布了
全市12所互聯網醫院名單以及就診指南
全市上千名醫生24小時在線提供
“云”上診療服務
對于線上問診不能完全解決問題
還需要來醫院就診的病患
可以先在互聯網醫院進行線上繳費預約
避免多次跑腿
和全國諸多城市一樣,受疫情影響,醫院的發熱門診診療能力接受“大考”。揚州一方面加快發熱門診擴容改造,并增設區域性發熱門診,把符合條件的基層醫療機構改造為區域性發熱門診,確保應設盡設、應開盡開;另一方面,揚州用好互聯網醫院,全面推廣24小時線上“云診療”,讓患者全天候獲得就醫用藥指導。
從一張“云分布圖”
看便民診療點位延伸到“家門口”
12月22日下午,市民徐女士的孩子發燒,她前往汶河北路上“大德生”藥房買藥,看到藥店大廳新增“便民診療點”的醒目標志。來自揚州市婦幼保健院的主任醫師徐蘇東正值班坐診,徐醫生一邊指導徐女士選購兒童退燒藥,一邊告訴她如何科學護理發熱中的小孩。
“醫生來藥店坐診,是非常時期的非常舉措,讓我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政府的關心。”徐女士說,雖然天很冷,在藥房看到專家醫生,心里一下子就暖了。
為了進一步拓寬群眾就醫服務途徑,揚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醫療救治組與主城區部分藥品零售連鎖企業會商,
自12月22日起
從市直(駐揚)醫療機構抽調醫生,前往距離醫院相對較遠、周邊居民集中、店堂面積適合的藥店大堂坐診
為患者提供健康咨詢、常規診療、開具處方及協助轉診指導等服務
把便民診療點位延伸到老百姓的“家門口”
這不僅有效分流發熱患者,減輕了醫療機構接診壓力,而且還能引導市民理性購藥、正確用藥。
揚州已向15家藥店派駐醫生為群眾提供健康咨詢服務,主城區先行,后續根據診療量,進行動態調整。
記者注意到,這些“便民診療點”定位在居民區較為集中的地方,就像一張“云分布圖”,將便民診延伸到市民的“家門口”。
在這張“云分布圖”上,還有穿行在社區的便民診療車——邗江區雙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率先將原流動性核酸采樣車改造成便民診療車,為發熱患者提供診療一站式服務。
在這張“云分布圖”上,揚州特別注重提升農村地區醫療救治能力,做好重點人群網格化管理、日常健康監測和巡回問詢,確保及時識別重癥患者并轉診治療。為此,揚州公布全市數百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的聯系方式及分片包干服務范圍,當市民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可聯系家庭醫生尋求幫助。
從一只只“云共享藥箱”
看文明之城守望相助的“大家庭”
“家里沒藥心里慌,發燒后在業主群里發了個求助,好心鄰居給了我6粒布洛芬。”昨天,揚州居民朱女士談及自己的“尋藥”經歷,心中仍涌著一股暖意——吃了藥,高燒就退了,她想給鄰居錢,卻被婉拒,別的鄰居還給她送來雞湯和口罩。
揚城,寒冬里,這樣的暖心故事還有很多。
上周,市民吳先生的妻子高燒不退,后來在微信朋友圈中發出信息:“誰家有多的,給幾粒應急。”不一會,就有鄰居聯系他,讓他到小區門口等待。原來,這位鄰居將他的求助發給了朋友,正好朋友有一些布洛芬,特意開車送過來。“10粒藥雖然沒多少錢,能開車送來,太感動了。”吳先生說,至今他都不知這位好心人叫啥,包裝上還詳細寫著每次的用量,心一下融化了。
連日來,在廣陵區東關街道瓊花觀社區居民微網格微信群里,居民慷慨解“囊”、鄰里“共享藥品”的暖心之舉不時上演。19日上午,社區特設立“共享藥品”專柜,方便居民把家中多余的抗疫物品奉獻出來解他人的燃眉之急。同時,社區網格員登門走訪三無孤老家庭,送上藥品、口罩等愛心醫藥包。
如今,越來越多的“共享藥品”專柜
“云共享藥箱”在各個居民小區
在線上線下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
除了退燒藥、酒精、消毒液
還有大米雞蛋甚至扎口垃圾袋等
鄰居之間相互分享
廣陵區曲江街道文昌花園社區開展“鄰里互助,藥品共享”活動,調動居民資源為缺醫少藥、生活困難家庭戶提供健康愛心包,還向“快遞小哥”贈送200份抗原檢測試劑、150盒布洛芬膠囊以及隔離面罩、手套、口罩等“五件套”物品。
你缺的藥我有,我需要的你給。一來一去之間,傳遞、接力愛心和善舉,“鄰里互助、同心戰疫”匯成冬日暖流。有市民留言:共享藥箱雖然是個小事,卻能折射出守望相助的真情厚意,這也是文明揚州共建共享的生動體現。
揚州,世界運河之都。今天,這個“運”還有運輸醫療物資之意。生物醫藥,揚州戰略性新興產業板塊。疫情之下,揚州各大制藥公司滿負荷生產布洛芬、氯雷他定片等;作為“中國醫械之鄉”的頭橋鎮,更是加班加點生產口罩、咽拭子、鼻拭子等防疫用品;儀征化纖公司開足馬力,每日生產的熔噴布可用于制作300多萬只KN95或N95口罩……這些企業不僅為本地市民源源不斷提供抗疫物資,更為全國戰疫貢獻揚州力量。
揚州發布記者 拾景炎 胡儉 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