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個臺階,五年一次跨越。
投入殘疾人事業經費 6 億元;全力辦好10余個省市殘疾人民生實事項目;勞動年齡段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意愿的殘疾人就業率達44.61% ;全市共建成14個社區康復示范點,累計為101375人次殘疾人提供精準康復服務;實現162個殘疾人之家全覆蓋,實施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5200戶……
(資料圖片)
一筆筆投入、一件件實事、一組組數據,折射出五年來江蘇省淮安市殘疾人事業的蓬勃發展。殘疾人事業是“春天的事業”。要托起 “春天的事業”,就要將關心關愛殘疾人的各項舉措落在實處。在淮安,為33.35萬名殘疾人在康復、教育、就業、生活等方面所開展的工作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春天的事業”正煥發蓬勃的生命力。
輔助性就業基地為殘疾人就業增收提供平臺
民生為本 高效服務保障
干凈整潔的宿舍、餐廳,多功能康復訓練室、活動室,輔助性就業項目增收平臺……走進淮陰區王家營街道沈渡村的友愛“殘疾人之家”,人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和滿足。
“這個塑料板上有兩個小爪子,這樣對著按鍵安上去,聽到‘咔嚓’一聲就好了,很簡單。”日前,殘疾人雍建軍正在教新來的伙伴安裝鍵盤上的鍵帽。雍建軍本來是一位貨車司機,十年前一場車禍導致雙腿殘疾,只能坐在輪椅上。“從能跑能跳的正常人變成依靠輪椅行動的殘疾人,剛開始對我的打擊很大。在友愛‘殘疾人之家’,我不僅認識了好多朋友,還能靠自己的雙手獲得收入。”雍建軍激動地說。
據介紹,友愛“殘疾人之家”設有輔助性就業操作間、康復室、休息室、廚房、多功能活動室、閱讀角等,是集生活照料、康復訓練、來料加工于一體的輔助性就業機構。為了使廣大殘障人士融入社會,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近年來,淮安市殘聯積極打造“殘疾人之家”,既豐富殘障人士的業余文化生活,又開拓他們的就業渠道,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
政策密集出臺,搭起新框架。在困難殘疾人的背后,總有政府出臺的系列兜底保障舉措,為他們托舉起“穩穩的幸福”。淮安先后出臺了《關于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實施方案》《淮安市“十四五”殘疾人事業發展規劃》等文件,全面落實殘疾人的各項權利,為推動殘疾人事業加快發展提供制度保障,不斷提高殘疾人獲得感。
惠殘政策的落實,解決了殘疾人基本的吃穿住醫學等問題。兜底保障,讓殘疾人更有安全感。淮安全面實施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城鄉并軌,并建立起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五年來,“兩項補貼”累計投入金額達3.9億元,惠及4.48萬困難殘疾人和5.03萬重度殘疾人,成為把殘疾人中的特殊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兜起來的重大制度保障。將部分符合條件的特困殘疾人參照單人戶標準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實現了困難群體救助的重大突破,目前全市享受“單人保”的人員達到2485人。投入1000多萬元,創新打造“重度殘疾人居家照護”項目,實現了重度困難殘疾人居家照護服務“零距離”。投入96萬元,全市創建30個“殘疾人之家”示范點,讓所有在機構享受托養服務的殘疾人真真切切感受到“家的溫馨”。為低保、低保邊緣、特困供養等家庭中的精神、智力、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醫養護”一體的寄宿制托養服務。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以居家托養為基礎,以日間照料為主體,以寄宿制托養為補充”的殘疾人托養服務體系,累計服務各類殘疾人11733名,服務覆蓋率位居全省第一。
一個普惠兜底、特惠補短,貼近市情殘情的殘疾人服務供給模式基本形成,殘疾人事業向更加精準的方向發展。
愛耳日期間,為在訓聽障兒童免費做耳膜
優化服務 助力夢想起飛
重度肢體殘疾人老趙通過淮安市殘聯舉辦的特殊就業幫扶行動,在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工作基地成功就業,他的人生就此亮了起來。“我都50多歲了,真是做夢也沒想到,還能過上在家門口上班、每月拿工資的日子,覺得生活又有盼頭了!”每次說起就業的事,老趙總是難掩激動。淮安在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創業等工作上出實招、求實效,全面提升了殘疾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為打開殘疾人“就業難”的突破口,淮安市殘聯先后聯合人社、財政、民政、稅務等部門,制定《淮安市扶持殘疾人自主創業補貼辦法》《淮安市殘疾人就業信用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扶持殘疾人按比例就業、輔助性就業、自主創業的就業政策,從頂層設計上加強對殘疾人就業工作的指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殘疾人“六穩”“六保”工作,出臺《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組織實施惠殘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確對取得個體工商營業執照且有固定經營場所的自主創業殘疾人以及盲人按摩機構,按照每家店面1000元標準發放疫情補貼。
五年來,淮安共舉辦殘疾人專場招聘活動96次,舉辦包括盲人按摩技能提升、居家客服培訓、電商直播在內的培訓班227個班次,培訓8555人。殘疾人就業狀況穩步改善,一大批殘疾人積極融入社會,煥發出生命的光彩與魅力。
殘疾人的品質生活離不開精準康復服務,更需要完善的康復服務體系。為解決康復申請不便捷、康復機構監管難等難題,淮安市殘聯將線上管理與線下服務相結合,打造了“互聯網+精準康復”平臺。五年來,全市共計為20902人次精神殘疾人辦理門診特殊病種,使其能享受免費服藥;完成白內障復明手術11798例;落實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18812人次;幫助72284人次殘疾人簽約“家庭醫生”。全市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康復服務率達99.66%、輔助器具適配率達99.95%,位居全省前列。
如今,殘疾人收入逐年提高,創業環境越來越好,一幅美好幸福的民生圖景已經向殘疾人展開。
省殘運會上,淮安體育代表團載譽而歸
靶向發力 實現參與共享
“以前沒有無障礙通道時,我們生活很不方便,上下樓梯十分困難。有了無障礙通道后,我們出門辦事、買菜都很方便,幸福感大大提高了。”日前,腿腳不便的市民朱大爺熟練地拄著拐杖,走在越河社區菜場的坡道上。他告訴記者,這里的無障礙坡道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了便利服務,讓他真正“無障礙”地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
淮安殘疾人合法權益得到充分維護,殘疾人免費乘坐市內公共交通工具政策得到落實,本地及外地殘疾人均可憑殘疾人證免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每年為300戶以上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與三大通信運營商聯合推出殘疾人通訊優惠套餐。在殘疾人法律救助站配備線上視頻系統,為不方便出行的重度殘疾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提供便利。
做好殘疾人工作,要讓殘疾人在物質上有保障,也要讓他們精神上更富足。淮安高度重視殘疾人文體事業發展,圍繞全國助殘日、國際殘疾人日等節日開展系列文體活動,豐富了殘疾人的生活。
淮安開展文化進家庭、讀書分享會、書畫征集評比等系列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殘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通過購買服務,引進社會文藝團體到涉殘機構開展表演,共計為殘疾人傾情演出100余場。聚焦殘疾人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的協調發展,建設殘疾人健身示范點,成功舉辦淮安市第八屆殘疾人運動會,全市共有200余名殘疾人運動員踴躍參賽。注重輸送選拔優秀殘疾人運動員參加重大體育賽事,選派60名殘疾人運動員參加省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共獲得35枚金牌、16枚銀牌、10枚銅牌,并獲評大賽組委會頒發的優秀組織獎、體育道德風尚獎。在2021年東京殘奧會女子鉛球F57級決賽中,淮安清江浦區培養的選手徐冕以10.81米的成績獲得銀牌,并打破亞洲紀錄。
近年來,淮安殘疾人生活發展環境的不斷優化,為他們融入社會、展現自我創造了廣闊舞臺。培育了一批“螺絲釘”式的助殘志愿者。運用“黨建+群建”助殘模式,著力培育“螢火蟲”“寸草心”“小善義工團隊”等社會助殘組織,發揚“螺絲釘”式的無私奉獻精神,讓殘疾人的生活更加絢麗多彩。目前,全市助殘志愿者達到2.5萬人以上。
靶向發力,一起向未來。越來越多的殘疾人正走出家門、融入社會。
融媒體記者 左文東
通訊員 陸耀琴 任明強
融媒體編輯 管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