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針對近期社會面感染人數不斷上升,居民就診購藥需求持續增強的現實情況,全省各地積極優化便民就診措施,統籌保障重點藥企生產,全力以赴解決群眾身邊的“一時難”。
這兩天,在揚州,只要打開微信搜索“揚州發熱門診助手”小程序或者掃一掃“揚州發熱門診助手”二維碼,就會出現“揚州發熱門診助手”地圖,設有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位置、聯系電話和當前就診人數等信息一目了然,有需要的市民可以就近就醫。
揚州文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房負責人江翠娟說:“我們每個小時會有數據上傳。有患者在這邊就診,我這邊都會有就診記錄,會有數據顯示。大家盡量在人少的時候來就醫,避免扎堆,避免較大范圍的交叉感染。”
在南京江寧,通過運行基層家庭醫生互聯網診療平臺,專門為發熱等十大癥狀的輕癥患者提供在線診療,購買藥品、配送藥品服務;南通則大力提倡首診在社區醫院,全市各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開設發熱診室同時公布家庭醫生團隊咨詢熱線,為群眾提供24小時健康咨詢、用藥指導。
南通新城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陸如建說:“如果重點人群發高熱,我們會跟醫聯體的醫務科進行對接,確保我們的雙向轉診綠色通道進行開放。如果他們在大醫院診室就診以后病情穩定的,回到我們社區的,我們社區會做好后期恢復性的跟蹤、治療和隨訪。”
大力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積極引導患者有序就診,快速提升發熱患者的最大接診量。來自省衛健委的信息顯示,通過加快推進發熱門診、發熱診室建設,快速實現二級以上醫院和鄉鎮(街道)發熱門診(診室)全覆蓋,每天最高收治能力達到120萬人次。基層發熱診室診療量占全省發熱門診(診室)診療量的比例從28.35%提高到51.46%。
與此同時,大量的云藥箱、共享藥箱的出現也讓這個寒冬變得別樣溫暖。在泰州,社區牽頭建立的“云藥箱”共享文檔,讓緊缺的藥物資源更合理地小范圍調配;南京六合區的“鄰里親”共享小藥箱自設立以來就沒“斷過糧”,不斷有居民將退燒藥放進去,成為增信心傳愛心的“暖心箱”;鹽城東臺面向城鄉居民全面開展“五包一”網格服務,專班所有成員分工協作,摸清老人、兒童、孕婦等紅色重點人群健康情況,暢通轉診“綠色通道”,安撫不安情緒,并為服務對象制定“一人一策”就醫方案;在無錫,針對120司機短缺的情況,當地公交集團十名公交司機緊急轉崗,臨時支援120救護車車隊,保障生命急救通道的暢通無阻……各地還積極采取措施,啟動重點藥品生產保供專班助力藥企開足馬力穩產擴產,從源頭破解“買藥難”。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綜合報道 編輯/張萌)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