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
泰州市海陵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把握蘊含其中的精神實質和核心要義,用報告中的新思想、新論斷、新戰略武裝頭腦,與做好當前工作、完成全年目標、謀劃來年發展結合起來。
臨近歲末,位于泰州新能源產業園區的一道新能源生產車間內,AGV智能佐料小車運貨不停,工作人員戴著口罩在不同區域穿梭……作為泰州市海陵區新能源產業的龍頭企業,2022年7月公司剛剛發布的高效N型TOPCon光伏電池產品,在市場上受到追捧,展示了其在光伏行業N型高效電池、組件的研發、生產實力。
“目前,我們12條電池生產線滿負荷生產,日均可產出190萬片電池。”一道新能源電池制造中心總監吳新榮說,即便如此,企業的訂單也已經排到2023年三四月份。
在嘉庚(江蘇)特材有限責任公司會議室,企業相關負責人正在召開一周例會,推進年度目標任務。該公司研發生產的光伏熱場是光伏硅片生產的核心環節之一,市場剛性需求較大。企業常務副總經理祁東介紹,“當時,我們面臨原材料不足的問題,園區在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提供了幫助。”據介紹,企業今年7月正式投產以來,訂單量快速增長。“得益于園區的服務,我們的生產計劃沒有受到任何影響,有信心在本年度超額完成既定目標的10%。”祁東信心滿滿地說。
近年來,海陵區堅持“工業強區”戰略,樹牢綠色發展理念,不斷調輕、調優、調新產業結構,在關停37家化工生產企業、42家非規造修船企業的同時,圍繞壯大以新能源、智慧家電、汽車零部件、新材料、智能家居、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主的“1+2+3”現代產業體系,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2021年,海陵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31%,增速快于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8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48.7%,高于全市7.8個百分點。2022年以來,該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34.8%,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61.7%,在全市穩居第一。
數據的背后,是海陵區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投產達效的成果。聚焦國家“雙碳”目標,海陵區引進的江蘇隆基太陽能光伏組件、一道新能源光伏電池組件、海優威光伏EVA膠膜、索拉特輕質高透面板等項目不斷加注,一個以隆基為龍頭,以建強全產業鏈為核心的新能源地標產業加速崛起,全區光伏電池產能突破10GW、組件產能突破24GW。
在推動新建項目的同時,海陵區更加注重引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海陵區汽車零部件產業基礎扎實、產品豐富、配套廣泛,罡楊鎮是省級認定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在傳統汽車零部件配套市場日趨飽和的大背景下,以罡陽股份、飛船股份等為代表的企業紛紛加大新品研發力度,在提質增效上修煉內功,在數智賦能上謀求主動,實施的麥博納汽車四驅系統關鍵零部件、飛船股份汽車高性能零部件、寶亞精工新能源汽車配件等項目產品進入比亞迪、LG麥格納等新能源汽車配套體系。2022年,宏祥動力、微特利、里華機械、飛船股份、勁松股份、天宇交通等8家企業被新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下一步,海陵區將瞄準數字經濟新賽道,以“三城同創”為引領,按照“搭建平臺-完善配套-培育鏈主-集聚特色-融合產業”的思路,加快補齊“1+2+3”主導產業短板,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縱向分工協作,全力打造規模顯著、效益突出、鏈條健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早日實現“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比達68%的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