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深入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蘇州一直在不斷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蘇州模式”。前不久,《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通過新決議,常熟小微濕地保護經驗獲得全球推廣。
占地面積414公頃的沙家浜國家濕地公園,其中的濕地面積就超過了307公頃,公園內河湖相連,水網稠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上萬只鷗鷺棲息于此,和超過550種濕地植物,共同營造出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濕地動植物群落。
蘇州市濕地保護管理站副站長范竟成介紹說,和普通的城市公園不同,濕地公園屬于濕地保護的一種形式 ,通常會被劃分多個分區。沙家浜濕地公園有幾大分區,其中保育區和恢復區占了60%,主要是為了保護鳥類,其中還建設了鳥類攝像頭、陸域分割線,將來會把保育區和其他地方區隔開來,擴大濕地公園的保護面積。
這是為鳥兒搭建的另外一個家——蘆竹生態符島,主要作用是補充沙家浜中鳥類棲息地的一種類型,適合不同的鳥類如鸻鷸類在上面安家。
在前兩個月,沙家浜的鳥類監測還發現了2種新的物種——小天鵝和灰喉山椒鳥,其中小天鵝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截至目前,沙家浜濕地公園已記錄到野生鳥類16目51科157種,比公園建設前增加了88種;常熟現已記錄的鳥類從136種增加到319種,其中包含青頭潛鴨、白頭鶴等7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
除了沙家浜之外,近年來,常熟相繼實施了昆承湖、南湖等重大濕地生態修復工程,創立了城市發展與濕地保護共生共榮的濕地城市模式。與此同時,常熟也在結合江南水鄉特色和美麗村莊建設,廣泛推進鄉村小微濕地建設,探索常熟特色鄉村濕地生態保護新模式。
范竟成表示,常熟市根據各地的地形特色以及濕地特色 ,打造了一批生產、生活和生態“三生融合”的鄉村濕地。
沉海圩鄉村濕地占地約1800畝,通過退漁還濕,將原來的魚塘變成了濕地,恢復了地形地貌和水生植被, 同時將一些外圍的鄉村河道和生態溝勾連起來,形成了這一大片的鄉村濕地景觀。
濕地和鄉村共建共美,經濟與生態效益互利共贏。除了沉海圩,常熟市還建成了農業、工業、旅游業全面協調發展的支塘鎮蔣巷村鄉村濕地;以濕地凈化、循環農業、文化展示為特色的董浜鎮泥倉溇鄉村濕地。
2022年12月15日,常熟榮膺“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桂冠,獲得國際專業領域認可。截至今年9月,常熟市濕地總面積為29921公頃,自然濕地保護率為65.3%。(看蘇州時政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