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特別是剛過去的2022年12月份,應該是我34年從醫生涯當中最艱難的時刻。”1月5日早上9點,記者在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急診科看到,候診大廳里住滿了留觀的患者,身著藍色防護服的醫務人員在床位縫隙間穿梭著。患者不斷地增長,醫護人員不斷地病倒。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急診科主任柴艷芬說,“剛剛過去的這一個月,心一直是揪著的,太難了。”
(相關資料圖)
往年冬季,不管是流感還是其他情況,醫護人員也會遇到減員的情況,但是從來沒有過如此短時間之內大量的醫護人員病倒。柴艷芬清楚地記得,從去年12月10日開始,醫生開始陸續生病,最后一個人是12月23日生病的,當時急診科在崗的55名醫生全都感染了?!拔覀兊钠骄祶彆r間在2.5天,大家都是主動請纓返崗。有幾個人自己覺得癥狀不是特別的嚴重,基本上就沒有休息過?!碧崞疬@些給力的“戰友”,柴艷芬十分心疼。
“請注意,有患者送往醫院?!?0點36分,被患者及家屬團團圍住的鑒診臺一側傳出了機器播報聲,10點47分,一部120停在了急診科門前。“患者血氧100%,心率65,血壓165/90,頭暈嘔吐……”護理巡視專班工作人員李姍今天負責在急診科門口交接120送來的患者,這已經是她從7點上崗后交接的第13個120送來的患者。和很多醫護人員一樣,她也還沒有痊愈,說起話來嗓音嘶啞。
“我們按照病情將患者分為四級?!辈衿G芬說,“根據我們統計,一二級瀕危和危重癥患者比例平時在20%—30%,但是在這輪高峰期的時候,最低也要占到44.8%,最高的時候占到了60%以上?!?/p>
“從12月17日以后,重癥患者、老年患者的量就開始上來了,20日以后,急診始終保持高位運轉,每天接診量都在1000多人?!辈衿G芬告訴記者,“120救護車最高峰一天接診了132輛,一分鐘內同時來五六輛救護車也不算稀奇?!?/p>
“有患者要搶救……”話音未落,一位醫生扒拉開人群,拎起鑒診臺上的搶救箱又匆匆擠進了人群中……人擠人的時候,搶救車是推不動的。為了隨時能夠在非搶救區域對出現緊急情況的患者進行搶救,急診科在人群最集中的地方放了多個搶救箱。有時候醫生還要做徒手的搶救操作,緊急情況下扒拉一個空間,趴在地上插管搶救,這已經成為緊急時刻的常規動作。
當天在急診候診大廳留觀的患者有60多人,這些人大多吸著氧,輸著液?!白o士,液沒了?!薄榜R上來?!崩顏唽幨茄苍\專班的組員,她隨身攜帶換液的棉簽和指夾式血氧儀,對大廳里的患者進行整體巡視,第一時間發現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和醫生溝通。
全天兩小時巡視一次,如果患者情況不穩定,就要一小時巡視一次?!霸O備帶上的氧氣和其他監護情況還是比較匱乏的,如果患者血氧低,我就把氧氣袋給灌上,增加監測頻率?!毖惨暋Q液、測血氧、解答問詢,從早上7點半上崗開始到臨近中午時分,李亞寧始終沒有停過腳。
穿過兩側均擺滿床位的急診通道,搶救室里仍舊是人擠人,床挨床。正常安排13張床的搶救室已經加滿了床位,連樓道里也臨時拉了電源,上了監護儀?!敖裉爝€算能有個站的地方,人已經少了一些?!辈衿G芬說,現在符合搶救室要求的患者有63張床。配液室從早晨開始,6個人同時配液根本停不下來。
雖然已經臨近中午,但搶救室入門處的大夫始終被患者家屬團團圍住?!拔覀冏蛱煊峙牧藗€片子,您看看。”84歲的張大爺是29日晚上入院的,家屬正焦急地詢問著病情。“看片子挺好的,已經控制住了,接著輸液,往后就慢慢恢復了。鼓勵他多吃,加強營養?!睋尵仁裔t生王勇濤無暇抬頭,一邊盯著屏幕上的片子,一邊寫著今天的醫囑。從早晨8點坐到座位上,半天下來,除了搶救兩個120送來的危重癥患者,王勇濤一直忙著給患者復診、開藥。
在急診科,最危重的患者被安排住在EICU?!捌綍r12張床現在已經加到了16張,住了15人,總要為臨時需要急救的人留一張床吧。”柴艷芬說,“基本上都是有基礎疾病合并新冠感染的老年人,8臺呼吸機,6臺高流量,2個血濾機全都在用著。醫生7點半到崗交班,查房,給插管上機的患者做支氣管鏡。重癥患者越來越多,對人員調配和醫生的體能都是一個新的考驗?!?/p>
“把這個收拾一下。”急診科護士長么穎的眼里都是“活兒”?!凹痹\科的床位使用率已經超過110%,所有醫務工作者都是超負荷的狀態。我們護理工作的重點是維持秩序,前一段時間危重癥患者增多,呈現高峰狀態,所以我們就協調人力,把一樓大廳就診秩序維持好,便于巡診人員能夠及時發現危重癥患者,評判患者的病情。如果出現問題,護士第一時間上前,同時呼叫醫生,對危重癥患者早發現早救治?!?/p>
扛過了接診的最高峰,急診醫護人員減員的情況在慢慢好轉,有醫院各科室的支援,最難的時候已經挺過去了。面對如今的重癥高峰,急診先鋒隊員們仍在堅守著,守護著。
記者手記:
津云新聞記者 趙穎妍 攝影 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