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為期40天的2023年春運正式開啟,“回家”成了壬寅虎年最后一個關鍵詞。懸在桿上的臘肉香腸,撒著金粉的福字對聯,堆成小山的炒貨干果,年味也悄悄散在街頭巷尾,準備迎接每一個歸家的人。
臨近春節,每天清晨六點半,劉榮霞的炒貨機總會準時響起。滾筒翻轉著送出干果香氣,融進科巷逐漸熱鬧的人聲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兩斤西瓜子拿好,小粒的香!”常年練就的手感能讓老板娘劉榮霞精準稱出客人的需求,小鏟抄起、克滿封袋,一氣呵成。“到了年關,我們的爐子幾乎24小時不停,每天要炒將近4000斤貨,忙到天亮是常有的事。”
30年前,初到南京的劉榮霞挑著兩擔子干果炒貨,沿著延齡巷邊走邊吆喝。走著走著,肩上的擔子變成了連著3家門面的鋪子,也讓周邊街坊鄰里的春節記憶里多了一份炒貨的香氣。“我們會忙到大年二十九,貨也會給大家備得足足的!”
1月7日起,第二屆江蘇老字號年貨節在科巷菜場熱鬧開場。穿過一樓的各地老字號特色年貨產品,走上二樓,濃濃煙火氣撲面而來。
剛開市不久,就有不少顧客圍在王雪家的肉鋪前挑選臘肉香腸。門牌下,已經曬干的香腸成串掛好,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在食鹽的催化下變得更加緊實,表面散著腌料香味。
“從12月中旬開始就忙著灌香腸、腌咸肉,這是我們一年里最忙的時候。”對王雪來說,從各種香料中就可以覓得年味蹤跡,已經做了13年肉鋪生意的她深諳當地市民的飲食口味,鹽、糖、白酒、花椒等各種香料在她的手上反復變化,最終形成一道道美食。
“我們家的香腸40元一斤,目前已經灌了快2000斤的香腸。”王雪說,和往年相比,今年的采購高峰來得稍晚一些,但不妨礙大家置備年貨的熱情。“現在還有老主顧來現場挑肉,一挑就是幾十斤,我們當天就要清洗、配料和腌制,忙得時候連飯也顧不上一口。”盡管忙碌,王雪和丈夫心里卻很高興,“生意紅火,渾身都是勁,忙到春節再好好休息一場。”
大紅的燈籠、精巧的福袋、活靈活現的兔子貼畫,勾著金邊的巨型春聯……還沒走進夫子廟大市場,火紅喜慶的節日用品就闖入視線。“今年是兔年,從紅包到窗花和燈籠,我們特意進了一大批有兔元素的用品,經常剛到貨就被搶空了。”每年臨近春節,就是商戶朱玲利一家最忙的時候,搬貨卸物、理貨分類、查驗數量、結賬開票,4個人圍著店鋪開展流水線式地分工,來來往往的客戶成摞地搬運起春節用品。
“我們主要做批發生意,不光南京本地的店主來進貨,句容、溧陽、馬鞍山、阜陽這些周邊市縣的商店老板也來,經常一次性就批發走近萬元的貨品。”春節前夕,來大市場里采購節日用品是不少市民的習慣,主營批發生意的朱玲利一家也轉做零售。“都是圖個喜慶和吉利,大家愿意來我打心里高興,紅紅火火才像過年。”
市場之外,“年貨大街”也紛紛入駐大小商超,年味渲染漸濃。位于新街口的沃爾瑪已換上新年紅裝,喜慶的兔年玩偶和燈籠春貼將入口處裝點得滿滿當當,“年貨大街”自果蔬生鮮區起,一路延續到收費結算處,預制菜肴、年貨禮盒、特產糧油等各種品類集中碼放,方便消費者挑選。
“從上周五開始,客流量有了明顯增多,我們把大家常購買的年貨商品都放在賣場中心區域,統一有消費折扣,能為顧客提供一站式購物體驗。”該店商品分區經理劉綿華表示,從現在起到春節期間,賣場工作人員全員在崗,并保證各類商品供應充足,滿足市民生活所需。
相比線下年貨市場的熱鬧,線上商城多了一份新意。盒馬鮮生推出寶藏年貨展,精選各地食材,開展年味預制菜以及年夜飯預訂;京東到家、京東小時購提供“春節不打烊”服務,同步推出一小時年貨送到家服務;美團優選開啟“美團優選年貨節”線上優惠促銷活動,特色年貨“明日即達”……折扣滿減、組合優惠等各類活動在各平臺同步展開,各餐飲門店也可依托線上平臺開展線上下單、線下配送到家活動,以便滿足消費者不同的消費需求,豐富節慶消費場景。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記者 柏麗娟 喻婷/文 胡秋陽/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