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數字經濟正日益成為世界經濟包容性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而人工智能則是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前沿和焦點。如何讓中小企業用得起、用得好人工智能,降低其準入門檻,成為了工業領域產業化發展的新問題。近年來,常州不斷競逐數字經濟新賽道,以智能化和數字化雙向賦能,激活轉型發展關鍵增量。
(相關資料圖)
新品發布 加速AI產業化落地
1月6日,微億智造攜手智云天工在深圳舉行新品發布會,共推出兩大系列六款產品。其中,“工”系列凸顯了工業AI技術在產線更柔性、更智能、更普惠落地的特點;“靈”系列則展示了更清晰、更精確、更快速的視覺成像技術。
(發布會現場)
(工作人員向參會者介紹智能產品)
在寧波協華汽車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為確保產品質量,后端檢驗往往是工作人員最集中的地方。一線檢驗員需要在強光下連續工作12小時,即便如此,還是會漏掉一些細微瑕疵。最近,這個問題在質檢機器人“工小匠”的幫助下已經迎刃而解。現在,僅需一個機器人就可以滿足汽車內飾、儀表盤、汽車裝飾件等多款汽配零件的檢測需求。2022年,企業年產值增加了近50%。
“工小匠”機器人由微億智造、智云天工聯合研發、制造。它不僅擁有一雙“火眼金睛”,還有一顆最強“智慧大腦”。根據機器人自帶的操作系統,普通工人只需按步驟錄入相關缺陷照片,通過“認識產品、定位拍攝、缺陷學習、模型訓練”四步就能即刻完成“工小匠”的崗前培訓。“值得一提的是‘工小匠’不需要專業的工程師去培訓它這些操作,只需要一名質檢工人,把經驗傳授給它,就可以完成‘工小匠’的崗前培訓?!苯K智云天工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微億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創新系統中心系統功能工程師王闖介紹。
(“工小匠”機器人)
(“工小智”機器人)
如果說“工小匠”是將普通工人從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那么“工小智”機器人幫助的則是經驗豐富的工廠管理人員。自2022年“工小智”上線以來,已經有700多家企業完成了部署?!啊ば≈恰臄z像頭可以實時捕捉千里之外另一家工廠的生產現場數據,一旦發現問題就及時預警?;跈C器視覺技術,我們還增加了很多非結構化數據,可以讓智能工廠方案更加全面?!苯K智云天工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微億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汪昌任介紹。
立足根本 全力突破“卡脖子”技術
一個只有指甲蓋大小的手機鏡頭,其內部結構以及缺陷瑕疵,全部可被“靈眸OCT”3D高精度層析缺陷檢測儀透視并識別,在深度方向上可以實現1000多層的檢測,總深度達5毫米,可以高效檢測微米級的缺陷形狀和分布。“我們的應用場景,比如手機鏡頭組、手機屏幕、玻璃的表蓋等一些透明、半透明或者高散射體系,這是我們肉眼和其他普通2D的檢測方式無法實現的。我們成功實現介質的三維層析檢測,相關技術及檢測速率世界領先。”江蘇智云天工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微億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光學研發專家霍天成介紹。
(“靈眸OCT”——3D高精度層析缺陷檢測儀)
(“靈鏡3D高反表面檢測儀”功能介紹)
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從2018年成立以來,常州微億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堅守AI賦能制造業的全新賽道,并成功入選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名單。聚焦質量、效率、安全、成本等制造業共同的“痛點”“難點”問題,企業以“工業AI+機器視覺”為技術路線,打通工廠生產全鏈路數字化解決方案閉環,從而實現了人工智能在工業領域的產業化發展。“這幾年工程師都沉到車間一線、不斷磨煉,把AI模型的生產過程與工廠的實際工作流、數據流融合在一起。我們賦能了成百上千個工業場景,并在這個過程中總結出技術的共性,尋找到其能夠普適利用的特點,綜合總結成了產品化。”江蘇智云天工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微億智造科技有限公司COO潘正頤說。
平臺支撐 數字經濟規模迅速擴大
2015年,華東地區建設最早、規模最大、設施一流的云計算基地之一——華東云計算基地落戶鐘樓區,迄今已擁有兩個省級重點數據機房,能提供20-30萬臺云主機服務器處理能力,可滿足鐘樓及周邊乃至整個華東地區的云業務需求。2018年,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東部)中心、國家智能制造系統集成體驗驗證中心兩大國家級平臺相繼落地鐘樓。2020年,省級大數據產業園——常州大數據產業園開園,從1000平方米眾創空間建設起步,如今創成22萬平方米大數據產業發展載體。截至目前,鐘樓經濟開發區重點企業生產要素5G聯網率已達80%,為常州打造“長三角數實融合新地標”提供了有力支撐。
(鐘樓經濟開發區一角)
當前,常州正在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中推進“十鏈突破、百企領航、千景應用”,全面推廣“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助力傳統產業和中小微企業體驗式、步進式轉型升級,全面實施“機器人+”專項行動,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不斷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以數促實賦能新未來。
作者:徐堯 王碩 劉丹寧
來源:常州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