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斜陽夕照,泰州大橋凌空飛渡,江畔蘆葦靜謐如畫,艦艇公園英姿挺拔,不少攝影愛好者扛著“長槍短炮”,來此取景拍攝??扉T“咔咔”聲中,每一幀畫面都堪作壁紙。近年來,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精神指引下,江蘇省泰州市大力實施長江大保護,有效恢復水生生物多樣性,推動長江岸線生態修復,還一江清水兩岸碧,全市97.8公里的長江岸線正變得越來越美。
(資料圖片)
規劃“一張圖”科學布置沿江空間格局
污染排放、違規捕魚、非法建造碼頭,近年來,伴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一系列破壞環境的行為曾讓長江生態受到嚴峻挑戰。
為守護好長江“母親河”,連續多年,泰州市實施保護長江專項行動,包括污水治理、港口船舶污染治理、沿江水體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長江禁漁、沿江船舶污染治理等。僅2021年,泰州市就投資40多億元,完成50多個重點項目的建設。
為了建立長江大保護長效機制,泰州市出臺 沿江“一張圖”規劃,力求以“一張圖”對沿江地區生態保護和空間開發進行系統化精準化管控,科學布置空間格局、調輕產業結構、彰顯生態底色。
據悉,“一張圖”按照生態優先、集約利用、彈性協調、留有余地的原則,堅持深水深用、淺水淺用,對生態、生活、生產、預留岸線進行嚴格管控。從2020年底開始,長江干流岸線生產性利用率始終控制在50%以內。
創新“泰州行動”讓“母親河”永葆生機
“快看,江豚!”近日,56歲的永安洲居民李明和孫子在泰州大橋下游玩時,拍下江豚嬉戲的照片并發到朋友圈,引得大家紛紛點贊。
有著“微笑天使”之稱的江豚頻頻現身長江泰州段折射出長江水生態系統健康狀況持續向好。而曾幾何時,因為過度開發,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一度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
望聞問切,追病源、診病因、找病根、分類施策、系統治療。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指引下,泰州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一場以“健康長江”為主題的創新行動在泰州全面展開。
2019年以來,泰州市在全國率先啟動“長江大體檢”,創新開展“健康長江泰州行動”,推動長江生態環境安全從被動應付型向主動保障型、從傳統經驗型向現代高科技型、從單一監管型向立體管控型戰略轉變,為護佑一江碧水扛起“泰州擔當”。
2021年12月,泰州市舉辦《健康長江評價技術規范》團體標準發布儀式,這是全國首個針對健康長江評價的團體標準,為今后長江流域治理提供了具體指導。
隨著長江泰州段水質提升,不少珍稀生物重新回歸人們的視線。去年11月,位于泰州的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觀測研究站首次觀測發現全球瀕危珍稀鳥類——白頭鶴。白頭鶴對環境要求極為苛刻,是生態環境的指示性物種。
近年來,隨著新記錄種類的發現和各類珍稀瀕危物種的回歸,表明泰州市各類生物棲息地不斷增加,長江自然生態保護成效初步顯現。
實施生態修復,實現“一江清水、兩岸蔥蘢”
在整治長江水環境的同時,泰州市加快長江岸線生態修復,通過建設沿江生態廊道,確?!耙唤逅?、兩岸蔥蘢”。
如何推進沿江生態廊道建設?泰州市有三個做法。一是空間“留白”,將三分之一岸線確定為“不開發區”,專門用于維持岸線自然屬性;二是岸線“增綠”,長江岸線綠化累計面積超過240萬平方米;三是環境“出彩”,推進“一帶、二島、三節點”沿江生態走廊建設,打造水美岸美產業美的“最美岸線”。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泰州高港,作為詩篇的“生發地”,一直致力保護一江春水,在這片美麗江濱,當地建起了一座占地300畝的春江花月夜濕地公園。園內全民健身體育生態園及中心景觀區、鄉土植物園、竹類植物科普園、采摘園、紅豆杉林、花海、池杉觀賞區與長江濕地、泰州長江大橋共同構成一幅絕美畫卷。
數據顯示,近年來,泰州市實施岸線“增綠”,推進長江岸線整治修復、生態綠化、沿線環保設施建設等20多個重點項目,總投資數十億元,建成16.4公里江堤防洪能力提升工程、18公里沿江生態綠化工程,長江岸線綠化面積累計超過240萬平方米。
大江奔流至此,畫出一道美麗的弧線。如今,這道弧線正成為泰州高質量發展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