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揚子晚報網1月17日訊(記者 徐兢)1月16日,江蘇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省政協委員顧萬峰代表江蘇省工商業聯合會,作題為《探索民營企業綠色發展新路徑 鑄強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的發言。
顧萬峰
顧萬峰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推動綠色發展,著力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創新取得新突破,產業綠色發展穩步推進。“十三五”期間,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下降20.6%和26.7%,累計建設國家級綠色工廠、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數量均位居全國前列。
但同時也應看到,江蘇省經濟體量大、能源消耗大、開發強度大,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在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方面還面臨諸多制約因素。一是民營企業綠色低碳主動轉型意愿不足。二是民營企業綠色低碳發展短期面臨多層壓力。三是民營企業綠色低碳轉型長期面臨三重阻礙。
另外,江蘇省工商聯調研發現,在政策補貼方面,超過一半的民營企業“對綠色創新和碳減排行為能夠爭取補貼和稅收減免”獲得感不強,不少地方政府不能按時向企業支付相應補貼。在行政執法方面,仍有41%民營企業表示存在“執法一刀切”等強制性措施,一定程度上挫傷了企業綠色轉型發展的積極性。
對此,顧萬峰建議:一是樹立鮮明導向,破解“不想轉”難題。加大政策宣傳引導,開展“雙碳”政策、碳排放交易規則和碳資產開發等專項培訓,有針對性的提高民營企業管理層綠色低碳轉型主觀意識。發揮典型引領作用,建設一批“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打造一批知名綠色低碳發展優秀企業,為全省民營企業表率示范。樹立綠色發展導向,啟動綠色采購工程,在招標活動中將“低碳屬性”“環保屬性”納入參考因素,在需求側倒逼企業實施綠色發展。
二是營造良好環境,破解“不敢轉”難題。有計劃分步驟實施,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總結調整相關政策導向,引導地方和社會用能主體穩妥有序地綠色轉型,留給企業充足的反應時間。因企制宜分類指導,區別各類企業差異化情況,設立企業綠色低碳發展聯絡員,最大程度避免“一刀切”。完善機制提質增效,加強節能減排技術和產品評估體系建設,使其成為可抵押變現的優質資產,提高企業對節能減排技術的投資積極性。
三是強化要素保障,破解“不能轉”難題。加快相關技術支撐,實施綠色技術創新攻關行動,孵化一批行業“鏈主”企業,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加強專業人才建設,將綠色生產績效納入人才選拔和評比標準,并適當向民營企業傾斜,積極推動科研成果的定點轉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開辟節能減排貸款專項資金“綠色通道”,支持政府投資基金布局綠色低碳領域,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符合綠色經濟發展特點的金融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