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資料圖)
【紅紅火火鬧新春】
本報蘇州1月21日電(記者 蘇雁)“比傳統(tǒng)廟會‘軋神仙’還鬧猛!”臘月二十九,江蘇蘇州市民王曉輝站在姑蘇區(qū)新春市集入口處,眼前年貨攤、非遺體驗亭一溜兒排開,爭相做出好看的門頭吸引游客,一時間他的眼神不知道該往哪兒擱才好。
老字號推出松子糖、蘇式糕團(tuán),非遺傳承人帶來核雕“十八羅漢”、雙面緙絲“牡丹花開”……美輪美奐的蘇式手作撲入眼簾,香氣裊裊的姑蘇美食鉆入鼻孔,每個攤位前都擠滿了游客。
最搶眼的還屬蘇燈。“元夕張燈,以蘇燈為最”。蘇燈起源于南北朝,唐宋時就十分興盛,歲末年初,“燈彩遍張,不見天日”。而此時,市集上“美玉兔”“禧兔兔”造型的兔年燈彩,蘇式園林花窗燈、江南韻系列燈……同樣令人目不暇接。
一個燈彩攤位前,蘇州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汪麗秋正手把手教來游玩的年輕人扎兔子燈。“做一盞蘇燈,得經(jīng)過十幾道工序,你得學(xué)會十八般武藝!”汪麗秋笑著和游客聊起來,“根據(jù)現(xiàn)代人的審美習(xí)慣,我們將傳統(tǒng)兔子燈做了一些改良——‘大號兔’縮成‘迷你兔’;挑燈籠變?yōu)槭至啵械倪€可背、可挎;色彩上,除了傳統(tǒng)的紅白兩色,還新增了年輕人喜歡的馬卡龍色、莫蘭迪色系……”
花燈不僅是燈彩,更是蘇州人心頭最溫暖的記憶。“我小時候,物資匱乏,每逢新年,祖母在家里用竹篾扎一個兔子燈,用綿紙剪毛裱糊,畫上眼睛。哪像現(xiàn)在這手工活越做越精巧!”王曉輝在攤位前仔細(xì)看著,準(zhǔn)備挑選一件送給外孫女:“現(xiàn)在的孩子,真?zhèn)€是幸福太多啦!”
南宋詩人范成大有詩云:“儂家亦幸荒田少,始覺城中燈市好。”的確,只有家中五谷豐登、幸福安逸,才有心情觀燈、賞燈。“這是三年來老百姓心情最放松的一個春節(jié),大家都想出門感受一下節(jié)日的氣氛。”一手拎著大包小包美食、一手提著兔子燈,王曉輝大聲向記者告別:“等元宵節(jié),我?guī)胰艘黄饋碣p燈。你看,這燈彩多亮堂!兔年準(zhǔn)定紅紅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