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25日消息(總臺央廣記者李楊 河北臺記者李亞玲 石家莊臺記者林巖)每逢春節,總有一些人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時光,忙碌在工作崗位上,為讓大家過個團圓年而默默奉獻著,供熱人便在其中。周亞澤是河北石家莊一家供熱站的副站長,今年是他在供熱崗位上度過的第34個春節,他用堅守給市民送上溫暖的心意。
(相關資料圖)
大寒時節的石家莊迎來了一年中最冷的時段。早上8點,室外氣溫-4℃,在河北石家莊的一家供熱站里,副站長周亞澤換好了工裝,準備開始上午的巡檢。
供熱鍋爐(河北臺記者李亞玲 攝)
周亞澤說:“一般先對設備進行檢查,設備運行狀態直接影響到供熱質量。”
拿起燃氣測漏儀和聽針,走進鍋爐車間,機器運轉的轟鳴聲讓記者必須大聲喊,才能跟周亞澤交流。只見他把鼻子貼近天然氣管道的接縫處仔細聞了又聞,然后拿出測漏儀把接縫處360度轉了一圈,反復幾次,直到確認儀表屏上沒有出現任何異常信號。
周亞澤確認儀表屏上沒有出現任何異常信號(河北臺記者李亞玲 攝)
“一般燃氣鍋爐的危險系數比較大,稍微有一點火花,就會引起大爆炸。來了以后,我們先對運行鍋爐的燃氣管道進行測漏,這一塊是重點。然后對鍋爐的所有閥門、風道進行檢查,查看是否有跑冒滴漏、漏風和振動等情況。之后對轉動的風機、水泵等做一個檢查。”周亞澤表示。
周亞澤換好了工裝,準備開始上午的巡檢(河北臺記者李亞玲 攝)
整個巡檢過程近一個小時,不僅有鍋爐燃氣檢測、風機檢測還有鍋爐排污、循環泵巡檢等步驟,雖然看起來不難,但都必須認認真真。巡檢結束,周亞澤的額頭已經冒汗了。他說:“這些是每天都要做的,運行崗位是兩個小時做一次。我們是作為輔助檢查,我基本上是上午和下午各一次。”
巡檢記錄(河北臺記者李亞玲 攝)
作為帶班站長,結束巡檢回到主控室,周亞澤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分析設備管網運行情況,并結合天氣變化,對熱源溫度、流量等供熱參數進行調度。
周亞澤介紹:“我們對設備進行檢查以后,所有的燃氣設備、鍋爐運行狀態、運行參數,我們都要做一個分析,如果沒有問題的,根據今天的天氣來設定供熱溫度,我們經過統一整合以后,能夠給用戶提供一個合理的、溫暖舒適的環境。”
周亞澤工作的供熱站,是他們公司所屬的一個最大的天然氣供熱站,現有5臺17.5MW的燃氣熱水鍋爐,擔負著石家莊市主城區108萬平方米的供熱任務,涉及周邊15個小區9000戶居民,其中90%都是老舊小區,供熱任務艱巨。
周亞澤分析設備管網運行情況(河北臺記者李亞玲 攝)
根據氣象預報,石家莊接下來幾天還會處在寒潮天氣的影響中。周亞澤說,降溫對于老舊小區供熱保障來說是不小的考驗。“降溫了,那就再起一臺爐。我們要提高一些供熱溫度,才能滿足用戶的需要。”
從事供熱工作30多年,從鍋爐檢修到供熱站運維管理,因為工作性質的要求,周亞澤的每個春節都是在崗位上度過的。
周亞澤表示:“春節是中國一個最傳統的節日,千家萬戶都在家過節,我們的工作就是供好熱,所以必須給他們提供一個好的條件和氛圍。”
作為一名老供熱人,周亞澤親歷了供暖方式的變化,從燃煤鍋爐到清潔能源,從人工調控到智慧供熱,這些變化不僅減少了污染,提高了供熱質量,也讓他們的工作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他說:“以前燒煤的時候灰頭土臉,燒燃氣以后工作環境和其他方面都有大的改善。智慧供熱目前在我們換熱站已經實現了無人值守,基本上在手機和電腦上都可以操作它。”
周亞澤說,他的新年愿望,是希望作為一次網端的供熱站,能夠像下游的換熱站一樣實現運行管理自動化。“我們想對鍋爐的調整、管網輸出這一塊,做一個整體的自動化。像我這歲數已經快面臨退休了,其實希望我們的工作越來越輕松,包括所有的這些想要的自動化設備盡量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