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寧公宣 記者 顧元森)2022 年,南京市預警勸阻攔截潛在受害人超過 1.1 萬人,挽回損失 8000 余萬元 …… 當前,通訊網絡詐騙是發展最快、總量最大、占比最高的違法犯罪,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已成為當前反映最強烈的突出治安問題。提升群眾反詐識別能力迫在眉睫,為此,南京市公安局反詐中心針對財務、學生、老年人等重點人群和重點行業領域開展精準宣傳和培訓,護牢群眾 " 錢袋子 "。
用 10 塊錢跨境幫女子止損 40 萬,給市民上高質量反詐課
與時間賽跑、與犯罪較量 "" 耐心、細心、用心,守護群眾‘錢袋子’ "" 團結、專業、高效,96110 在您身邊 "…… 步入市公安局反詐中心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標語。
【資料圖】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96110 反詐專線 2021 年 3 月上線開通以來,與 110 建立了三方通話機制,24 小時開展接警止付工作。受害人撥打 110 報警后,只要是涉及通訊網絡詐騙的警情,會第一時間三方通話到 96110,接線員簡要問明受害人被騙情況后,會立即問清其轉款賬號及轉入賬號,同步開展緊急止付工作,實現報警處置秒級響應,搶抓緊急止付黃金半小時。
去年上半年,人在國外的吳女士因為經常向國內的親朋好友借錢,有南京的朋友懷疑她遭遇了詐騙,于是撥打 96110 報警。但是吳女士不接警方電話,也不回短信,她在國外,民警無法上門勸阻,怎么辦?
南京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反通訊網絡詐騙偵查大隊 ( 市公安局反詐中心 ) 陳紅燕想到一個辦法:用支付寶轉賬!支付寶每轉賬一次,可以留言 50 個字。而大多數人如果聽到有支付寶到賬消息,都會看一下是誰給自己轉賬。或許可以通過這個方法引起吳女士的注意。
于是,陳紅燕每轉 1 元錢,就留言 50 個字,表明了自己身份,也提醒吳女士她正在遭遇通訊網絡詐騙。10 次轉發,花了 10 塊錢,近 500 個字發出去,2 個小時后,吳女士終于回復了。
在溝通后,陳紅燕判斷,吳女士遭遇了 " 殺豬盤 " 詐騙。吳女士之前通過交友網站,和一名 " 男子 " 網戀,對方自稱是金融數據師,有非常好的賺錢平臺,帶著她一起賺錢。吳女士已經轉給對方 52 萬元,并又向父母借了 7 萬元美元,準備給騙子轉賬。
陳紅燕向吳女士進行了反詐宣傳,明確告訴她,這就是一種詐騙,勸阻她不要再繼續轉賬。最終,吳女士反應過來,向警方連連道謝。
網絡反詐是和騙子爭奪受害人的心理戰。騙子給受害人洗腦,警方也要給受害人反洗過來。幸好,在這一場博弈當中,最后是警方贏了。" 陳紅燕說,這個案例一經報道,迅速登上微博熱搜,閱讀量超過 1.1 億次,起到了非常好的宣傳效果,給市民上了一堂高質量的反詐課。
立足重點群體領域,持續開展精準宣傳
針對重點群體、重點行業領域易發高發的類案,警方切實強化電詐警情梳理分析工作,強化宣傳的精準性。
除了針對重點人群、行業等分層分類組網建群,開展反詐進校園活動外,我們還積極開展反詐講座,并成立反詐宣傳隊,組織反詐民警深入企業、銀行、學校、社區開展反詐講座,通過一起起鮮活案例,詳細解析各類高發詐騙類型的手段,分享防騙要訣,持續提升群眾防范意識。開學季,反詐民警先后前往南京郵電大學、南京審計大學、南京工程大學等數十所高校開展反詐宣講,為同學們上好開學第一課,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群體的防騙識騙意識。" 南京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支隊長紀圣智說。
此外,警方開通 " 南京反詐中心 " 微信公眾號,切實打造南京反詐宣傳主陣地,營造全社會識詐、防詐、反詐的濃厚氛圍。針對高發類案和重點群體、行業,警方適時制作反詐條漫、視頻、推文,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推送,深入剖析詐騙手法。目前,公眾號已累計發送反詐推文 166 條,其中原創反詐推文 134 條,累計閱讀量 231872 次 轉發量 113629 次。為進一步增強公眾號吸引力和互動性,警方還完成了公眾號——全民反詐社會動員平臺 1 期建設,在用戶微信端開發日簽、作品征集、資訊、本地動態和個人中心等 5 大模塊,并開通上線積分商城,開展反詐物料積分兌換等活動,通過豐富形式,進一步調動了群眾學習反詐知識、參與反詐活動的熱情。
與犯罪較量,反詐宣傳取得成效
針對重點群體多種形式的反詐宣傳也取得了令人稱道的效果。
上個月,南京市某公司會計突然接到自稱稅務局工作人員的電話,稱年底了,要到公司查賬,并添加了公司會計的 QQ。接著該會計被拉到一個 QQ 群,只見群里該公司 " 老板 " 和 " 股東 " 正在聊項目," 老板 " 還詢問了會計公司賬上有多少流動資金。隨后," 老板 " 在群內指示會計向指定賬戶轉賬。
正操作轉賬時,會計突然看到貼在電腦上的反詐提示。之前反詐民警曾經給他們寫字樓內所有財務人員進行了反詐知識培訓,并給他們發放了反詐 " 四件套 ",其中就包含貼在電腦上的提示貼。" 回想起培訓的內容,我當時是一陣后怕,真是差一點就轉了,那可是近 500 萬!" 會計跟老板電話核實后,發現果然是一場騙局。
去年 9 月的一天,大學生小張突然被陌生網友拉入一個交流群,在群內看見一條內容為 " 在家輕松掙錢 200 元— 600 元一天,我也在做,你可以試下 " 的廣告。出于好奇和高利益的回報,小張主動點擊鏈接,下載了 APP 并按照客服要求開始充值做任務。先做了幾單賺了百十元,再投入一個 2000 元大單后,小張發現無法提現,對方稱卡單了,需要再刷 5000 元。這讓小張很糾結,是賭一把還是及時止損?先前被高收益沖昏頭腦的小張,此時已經發現了不妥,他想起學校不久前組織的開學反詐講座,越想越覺得自己可能遭遇了刷單詐騙。" 警察同志,這種是不是詐騙?。? 在同學的確認幫助下,小張選擇了及時報警。
反詐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民心工程,任重道遠。下一步,我們將根據目標進度,持續推進,與時間賽跑、與犯罪較量,用耐心、細心,全力守護百姓財產安全。" 紀圣智表示。
(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