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鹽城大豐區動員全區上下認真落實全市綠色低碳示范區建設推進會部署要求,以時不我待的奮進姿態、舍我其誰的拼搏擔當,扛起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使命,讓鹽城“副中心”變成競逐新賽道的“主戰場”,通過發力長三角一體化產業基地“三年大變樣、五年見成效”,把大豐打造成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的典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大豐是鹽城市長三角一體化產業發展基地建設的主陣地,不僅有智造之核,還有物流、文旅組團,更有滬蘇、常鹽、蘇鹽、中韓等合作園區。“大豐作為鹽城的副城、副中心,發展空間大、產業基礎實、開放程度高、生態環境好,有條件、有責任在‘綠色制造、綠色能源、綠色生態、綠色宜居’上勇挑大梁。”大豐區主要負責同志介紹,大豐堅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到產業基地開發建設全過程,招引綠色產業項目,建設綠色低碳園區,構建綠色制造體系,為勇當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提供堅實支撐。
堅持招商引資與建鏈強鏈補鏈相融合,打造綠色制造集群
在產業基地建設中,產業項目是核心,綠色制造是頂梁柱,綠色低碳是追求的標準。為此,該區抓住“三個重點”發力。
發力產業鏈招商。該區加快引進一批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關鍵項目,持續拉長建粗新能源產業鏈條,在光伏、風電、新型儲能和氫能產業上突破重點環節。去年該區簽約的187個項目中,產業鏈項目117個,占比62.6%。今年,該區將與先進基金、國際投行、頂尖商會等加強聯系,利用市場化的方法引進高端招商人才,帶來真正的大項目、好項目。
發力“一區多園”改革。讓園區代管鄉鎮園區,鄉鎮可以共享省級開發區的品牌、管理和優惠政策。當下,大豐區正全力深化“一區多園”改革。通過改革,借力開發區招商平臺和資源,推動鄉鎮園區騰籠換鳥、提檔升級,提高經濟效益,促進富民增收,增加就業。
發力招引外資項目。大豐依托現有的載體平臺,聚焦日韓、歐美等重點地區,招引符合大豐發展導向的產業鏈項目,同時研究出臺配套政策,引導外資更多投向先進制造業,以國際化的先進資本、技術助推大豐經濟騰飛。
堅持綠色能源與低碳轉型相融合,勇當“碳路”先鋒
抓好綠色能源開發與消納應用。該區風光資源豐富,開發利用綠色能源條件得天獨厚。目前,該區積極策應國家能源戰略和省、市沿海產業發展布局,大力開發利用海上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同時,重點破解消納應用難題,積極發展儲能產業,加快阿特斯、天合、緯景等儲能項目建設。
抓好企業節能降耗改造。去年,該區規上工業萬元產值能耗同比下降27.5%,創成省級綠色工廠3家(博匯、正泰、德和絕熱)。今年,該區將支持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引入專業科研機構、高校院所參與企業能耗管理、節能降耗,強化示范引領,全力突破省綠色發展領軍企業。
抓好低(零)碳產業園建設。該區正全力將開發區創成省級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示范區,其中,扎實開展大豐港經濟開發區和常鹽工業園區低碳產業園試點建設,高水平建設大豐港國際合作綠色低碳產業園,推動綠電認證、碳足跡認證與國際認證接軌,吸引低碳產業項目、國際組織和認證機構等分支機構落戶。
堅持生態優先與綠色富民相融合,擦亮綠色生態品牌
突出生態優先導向。今年,全球濱海論壇將在鹽城舉辦。作為濱海城市的大豐,緊緊抓住機遇,牢牢守住生態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底線,堅持系統發力、源頭治理,既做好治污減排的“減法”,又做好生態修復和保護的“加法”,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突出節約集約發展導向。相關數據表明,大豐的節約集約發展有著很大的提升空間。該區正樹立“畝均論英雄”的鮮明導向,持續推動“三項清理”,扎實開展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綜合評價,促進工業用地提質增效。
突出綠色富民導向。當前,大豐區以開展省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為契機,強化景區市場化經營,引進社會資本參與投資管理,形成“吸金”業態,實現旅游開發資金平衡。特別是大力拓展長三角旅游市場,吸引更多游客來豐觀光旅游、度假康養,真正把好生態變成富民的“聚寶盆”。
此外,該區堅持城市更新與提升產業基地承載力相融合,建設綠色宜居家園。對標市區標準,緊盯產業基地“三年大變樣”,全力組織實施基礎設施重點工程,各責任主體正以繡花功夫、工匠精神組織推進,切實提升大豐的城市形象和發展環境,建好綠色宜居的鹽城副城、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