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詐騙是假借養老之名,通過詐騙手段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各類犯罪行為,包括非法集資以及金融詐騙、合同詐騙、普通詐騙等各類詐騙犯罪。
(資料圖片)
常見的養老詐騙往往披著合法的外衣,接下來平安君為大家整理了六個養老詐騙套路解析,看完記得轉發或轉述給家里長輩哦:
(一)以提供“養老服務”之名
騙子為迎合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以“投資養老基地、旅游考察、預售養老床位”為名,將老年人誘騙至所謂養老基地、福利院進行參觀,描繪養老項目的未來,進而以“預售養老床位”等名義進行非法集資,騙取老人的養老金。
(二)以投資“養老項目”之名
騙子拋出高回報承諾吸引老年人,再以“高額分紅、保本高息、預定養老服務”等說辭,誘騙老年人投資所謂“養老服務”項目,收費名目五花八門,如“貴賓卡”“會員費”“預付費”等。
(三)以銷售“養老產品”之名
騙子不以銷售商品為主要目的,而是采取“商品回購、寄存代售、消費返利、免費體檢、免費旅游、贈送禮品、會議營銷、養生講座”等方式欺騙、誘導老年群體,實施非法集資的行為。
(四)以宣稱“以房養老”之名
騙子用“以房養老”名義誘騙老人抵押房產,以國家政策名義掩蓋非法集資的本質,誘騙老年人辦理房產抵押,再引導老人把貸款來的錢拿去買騙子推薦的“理財產品”,部分老年人因此最終失去了房子,還背負貸款。
(五)以代辦“養老保險”之名
騙子冒充銀行、保險機構工作人員,謊稱“可為未參保人員代辦代繳社會養老保險并享受養老退休待遇”,但需從中收取材料費、好處費等費用,以此實施詐騙。
(六)以開展“養老幫扶”之名
騙子假借“義務診療、心理關愛、直播陪護、慈善捐助、組織文化活動”等形式騙取老年人信任后實施詐騙。
溫馨提示
日常生活中,市民朋友應提醒家里的老年人多多注意這些事項:
1、不輕易相信。遇到能夠說出自己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的電話、短信,要提高警惕,保持謹慎,遇到問題多和子女溝通,如有疑問及時聯系公安機關核實。
2、不輕易泄露個人信息。不在陌生、不正規的機構、網站填寫資料,妥善保護好自己的銀行密碼、身份證號碼等關鍵信息。
3、不貪圖便宜。不貪圖小利,不輕信他人,牢記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打消“用小錢賺大錢”“吃小虧賺大便宜”“不勞而獲”的念頭。
4、端正保健理念。要從正規的渠道獲取科學的保健常識,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就醫,不輕信所謂的特效藥、神藥、進口藥,以防陷入“藥托”的騙局。
5、不要輕易支付。凡是要支付較大金額的錢款時,一定找老伴、孩子或自己信得過的鄰居和朋友,向他們征求意見,商量對策,必要時要及時報警。
6、警惕各種講座。不要參加所謂公司提供的講座、免費旅游、免費茶話會、免費參觀等活動,不要盲目相信高額回報的宣傳和所謂“公司實力”,防止陷入騙子的陷阱。
7、多了解多防范。老年人平時要多關注新聞媒體、社區宣傳欄、標語等,了解當前多發的各類詐騙手段,提高警惕,加強對詐騙伎倆的識別能力。如有發現自己受騙,及時報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