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今年的2月2日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主題是“濕地修復”。江蘇是全國濕地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近年來,江蘇加大濕地保護和修復力度,打造“生態綠腎”,濕地生態功能和惠民福祉得到持續提升。
隨著氣溫回暖,各種野生候鳥也將陸續回遷,眼下,從南京長江新濟洲到泰州溱湖國家濕地公園,從大豐黃海濕地到句容赤山湖,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中心節點和關鍵樞紐上的江蘇各大濕地公園、保護區里,候鳥翩躚飛翔、嬉戲覓食,一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景象。
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工作人員李全文說,鳥用翅膀來投票。今年,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發現了100多只,還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花臉鴨,發現了有兩萬多只;生物多樣性極大豐富,跟濕地的修復是密不可分的。
鹽城市東臺沿海經濟區管委會副主任王衛國說,大力提高海岸帶生態系統質量、穩定性和服務功能,恢復珍稀瀕危候鳥棲息地,使植物、底棲、魚類、鳥類物種多樣性均顯著增加。
近年來,江蘇穩步推進退化濕地生態修復,全省通過實施重點工程項目,恢復擴大濕地面積和提高濕地生態質量。同時,江蘇還將自然濕地保護率納入全省高質量考核;《江蘇省濕地保護條例》《濕地保護修復制度實施方案》相繼實施,讓濕地保護有法可依;各地還定期舉辦知識講座,探索濕地城市示范自然學校建設,讓濕地保護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最新數據顯示,近五年,全省修復濕地35萬畝,自然濕地保護率從48.2%提高到64.3%,目前,江蘇濕地保有量已達282萬公頃,擁有濕地世界自然遺產地1處、國際重要濕地2處,國家或省級濕地公園76處。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王鵬 夏敬棟 張琳曼 謝自強 沈子涵 薛蘇陽 施志鵠 鹽城臺 大豐臺 東臺臺 宿遷臺 句容臺 編輯/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