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央視網消息:王雅麗是一名從醫30多年的醫生,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的這幾年,她一直圍繞著“如何提升地方醫療服務水平、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優質醫療診治”,建言獻策。再過半個月,再次當選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的王雅麗,將會來到北京來參加兩會。這段時間,她的履職調研工作一直在進行。
王雅麗是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在消化內科工作30多年,來這兒的患者和家屬對她都很熟悉。見到老患者,她會停下腳步問問病情、反復叮囑幾句。
這位正在復查的患者名叫李勁松,2020年在腸道內發現高風險病變,當時地方醫療機構的醫療水平是無法獨立完成內鏡下高難度微創手術的。在王雅麗的推動下,全國最頂尖的專家被引進到大同市第三人民醫院,李勁松在本地就完成了這項復雜手術。
王雅麗代表的建議,得到國家衛生健康委的重視。2018年至今,在全國頂級專家的幫助下,僅她所在的醫院就開展了13項內鏡下的新技術。同時,專家帶教、手術演示、講座等多種交流形式,還帶動了地方整體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
這幾年,國家在通過加大對口支援、人才下沉、允許醫師多點執業等方式,加大力度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與此同時,王雅麗所在的醫院,也對當地多家縣級醫院展開規范診療、醫護培訓等方面的幫扶。在持續的履職調研過程中,王雅麗發現,只有當地方的醫療機構有能力為群眾提供所需的優質醫療服務時,才能改變很多患者不得不前往一線城市就醫的狀況。
為患者做手術、檢查、出門診、調研、組織線上線下學術會議、交流培訓……對王雅麗代表的采訪可以說是見縫插針進行的。她開玩笑說,一穿上白大褂,工作十幾個小時都不累,可是一回到家,累得連話都不想說了。30多年,日復一日,走在路上,別人一句:“王大夫你好!”讓她感受到群眾認可的同時,也覺得責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