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塔吊塔吊巍巍,機聲隆隆,工人緊張施工,車輛往來穿梭……復工后,淮昆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重現繁忙建設景象。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通過特色化產業布局、高標準園區建設、科學化精準招商、精細化服務對接,創新探索由產業鏈上下游關聯企業組團投資的新型模式,精密模具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
在武匠精密模具淮安有限公司車間,工人正加緊生產、趕制訂單。武匠模具是淮昆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產業園內首批落戶的企業之一。“今天剛剛把年前的一批訂單裝車發往外地,現在我們所有設備都開足了馬力,全力沖刺‘開門紅’!”負責人武大鋮干勁十足地說。
“選擇落戶淮陰,關鍵是考慮到這兒的地理位置和營商環境,淮陰區‘店小二’‘保姆式’服務,堅定了我們的投資信心。”武大鋮介紹說,長三角的模具行業根據地主要在昆山,運營成本較高,離開昆山,本就屬于傳統行業的企業想要選中一塊好地方發展太難了。于是,2020年,武大鋮和幾位同行組團赴外地考察選址。
“我們在得知這一消息后,立刻前往昆山對接洽談。”回憶起淮昆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的誕生和發展過程時,淮陰區教體局二級主任科員金建坤記憶猶新:“與單個企業投資項目不同的是,這次要和二十幾家企業談,一套方案想讓大家都同意實在是難。”慶幸的是,在30余次奔波和溝通后,雙方終于達成了一致。
2021年10月,淮昆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年加工26000套模具、模架及300萬件汽車零部件項目正式開工,由來自蘇州、天津、東莞等地的20戶產業鏈關聯“專精特新”企業共同投資建設。為保障項目進度,從土地摘牌手續辦理、各種規費繳納到后期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辦理,再到銀行融資、施工現場臨時道路協調等事項,淮陰區都提供了全鏈條全方位服務。
2022年12月項目建成后,以精密模具、模架及汽車零部件(注塑)等產品制造為主的20家優質成員企業搬遷入駐,共同打造具有規模競爭優勢、實現資源整合的產業鏈集群。目前,產業園內已經有4家企業竣工投產,其余企業也開始主體掃尾、內部裝修、設備進場等工作,二期工程已啟動招商。“我們將對產業鏈進行系統摸底,鎖定招商目標區域、目標產業以及產業鏈上的重點招商目標企業,采取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的方式,實行‘靶向招商’。”金建坤說。
模具被譽為“工業之母”,是制造成型產品最主要的工具,前景光明,這已是行業共識,那么,模具產業園的價值又在哪里呢?
“模具所帶動的上下游關聯效應可達1:100。也就是說,模具做一個億的產值,整個產業鏈價值可達100億以上。”據金建坤介紹,模具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聚集共同發展,能形成以精密模具制造為基礎,向模具設計研發、高端設備和自動化設備、注塑件、沖壓件產品等上下游延伸的全產業鏈條。其次,產業園內統一形象管理對外展示,對于企業而言,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曝光度和影響力。最后,入駐產業園的企業都具有一定專業技術并且資質較好,聚集發展就是一個整體,能夠促進企業之間的良性競爭發展,改變行業發展現狀乃至中小企業的運作模式。
“模具是離散化制造,工序極其復雜,把離散化做到有序,就要依靠產業集聚來解決這一痛點問題。”武大鋮補充說,通過資源整合、資源共享銜接產業上下游,讓模具行業的中小企業擰成一股繩,從單打獨斗變成抱團發展,能在解決中小型企業生產安全隱患、環保、融資等問題的同時,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提出要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淮昆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的成功落戶正是延鏈補鏈強鏈的生動縮影。下一步,淮陰區將充分發揮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等作用,把更多資源、優勢集聚起來,不斷強化產業鏈向上下游及相關產業延伸,補齊產業鏈薄弱環節和結構性短板,切實增強產業鏈韌性,加快打造創新引領、龍頭帶動的產業集群,力爭通過三到五年時間,逐步實現“從體量到質量、從制造到智造”的轉型升級,聚力打造長三角北部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精密模具制造基地。(姚倩 劉冬 劉須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