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不出社區,諸如買菜、吃飯、購物、休閑娛樂甚至養老托育之類的事情都能搞定。對于居家過日子的普通人來說,家門口的生活便利才是真便利、小確幸。
近日,商務部號召全國試點地區繼續加快建設便民生活圈,讓修鞋、配鑰匙等“小修小補”規范有序回歸百姓生活,使居民生活消費更便利。確實,缺什么就應該補什么,打造便民服務圈就該遵循這樣的原則,不斷補齊便民服務設施的短板,不斷完善生活服務保障類業態和生活品質提升類業態。
就以“小修小補”為例,不能否認在城市升級改造的過程中,原本街頭巷尾隨處就能看到的小攤慢慢地看不到、找不著了。居家過日子,“小修小補”少不了,補個輪胎、配把鑰匙、換個拉鏈,這些“小修小補”有的出于生活中的好習慣,有的則是燃眉時刻的應急所需,無論屬于哪種情況,居民對“小修小補”不可或缺。
“小修小補”事小,但缺了少了或者找起來大費周章,就是生活中的不便。打造便民生活圈的目的是便民,關鍵也在便民,因此“小修小補”回歸社區,不只是為小攤販們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更重要的是表達了一種姿態——讓便民服務更接地氣。
據悉,2021年蘇州入選全國首批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提出5年內創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150個。首批便民生活圈服務社區居民134.57萬人,累計新建和改造各類業態網點3082個。作為試點城市,蘇州不僅加快創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還嵌入云端技術,打造“線上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為避免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姑蘇與相城兩區交界5個社區還將通過便民設施共用、商業配套共享、規劃建設共通等舉措聯合創建3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這些創新做法都可圈可點。
顯然,“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創建的步子會加快,未來要進一步聚焦居民需求,補短板、堵漏洞。居民生活最需要什么?社區消費最缺什么?無論是新建還是利用現有資源共建共享,要拉長便民服務、居民消費供給中的短板,不斷創設更多更周到也更接地氣的居民消費場景,在不斷暢通社區商業微循環的同時最大程度提升居民生活便利程度,讓他們真真切切感受到家門口的幸福。(蘇報融媒評論員 楊 仲)